贾诩也不是个挑剔之人。
在他的心里,只要主君按时给他发放俸禄,他就能踏踏实实地为主君工作。
但不要跟他提什么加班,更不要提什么效不效死的,这一天才多少俸禄啊,哪能值得他玩命。
只是,贾诩没有段颎、董卓等人打出来的战绩。而洛阳城里,没人会去征辟一个凉州出身的郎官。洛阳外就更无人知晓他贾诩是何许人也了。
所以这么长时间,贾诩对于未来主公的心理预期一直在不断降低。
以至于他现在认为,依附宦官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给谁上班不是上呢?
凉州人嘛,为了生活,都不寒碜。
如今宦官深得皇帝信任,手中权力很大。
但奴才随主,见钱眼开是跟刘宏学了个十成十。
贾诩又仔细想了想,有些怕自己还没挣几个钱,就得开始被迫上贡了。
可冷酷无情的现实告诉他,他其实不用担心啦,因为他连依附宦官都没有门路……
……没关系,凉州人嘛,已经习惯了,呵呵。
往日贾诩什么事情都在心里憋着,不同任何人说。即便是妻子询问,贾诩也不会吐露什么心事。
前段时间,贾诩主动同妻子商议过辞官回乡的事情。
他说他准备回家乡任一小官,也算有事可做,不至于荒废时光。
但月前参加完一场文会回来后,他却又同李氏说回乡之事暂缓。
这一个月来,贾诩时常出门探听消息,这是往日里的贾诩不会有的举动。
但最近,贾诩却不再外出打探,仿佛放弃了什么,又像是被冰冷的现实敲醒,重新与李氏提及回乡之事。
甚至开始与李氏商议起他准备装病的细节,他打算以身体健康问题为理由辞官,毕竟是辞洛阳的郎官,这种理由不会影响他日后的仕途。
昨日,所有的事情全部计划完毕,但贾诩的情绪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他毕竟在洛阳待了这么多年。
即使这里的大多数回忆都没什么可值得怀念的,但凉州难道就有什么能回忆的吗?
凉州甚至还比不上洛阳呢!
最起码在洛阳生活没有生命危险。
而且,在文会亲眼见过袁基后,他心里那个名为“希望”的火苗无论如何都无法熄灭。
还是那句话,没去尝试前,人们总会留有期待与希望。
越这么想,不舍之情就越多,情绪也越低落。
妻子作为对贾诩最了解的人,便知道他第二日一定会去洛水河畔散心。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便为贾诩准备衣物行囊,再目送他离府。
她已经做好离开洛阳的心理准备,只等贾诩回到家,回乡的计划就可以开始进行。
可回来的贾诩却显得十分反常。
不时就目光怔愣地嘴角上翘。
以至于李氏忍不住怀疑丈夫是不是在河边被水鬼附身了?
越想越有可能啊……
虽说往日里不至于不见笑容,可总得来说,贾诩是一个情绪十分稳定的人。
像今日这般明显高昂过头的情绪,李氏竟是从未见过。
贾诩被李氏问起,内心忍不住的激动便又反复上涌。
但他到底是贾诩,他最是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若李氏不是他枕边人,她是不会发现他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的。
贾诩面带微不可察的兴奋,同妻子讲起了他今日的经历:“我今日,在洛水旁偶遇袁士纪……所以我决定不辞官了。我想留在洛阳,等士纪进入官场后追随于他……”
贾诩简单地同妻子讲述他今日偶遇袁基,又成为其朋友的事情。并进一步表明了他想从此追随袁基的想法。
林林总总地说了一大堆。
李氏听懂了,也听懵了,随即便是大感震惊起来:“君说的是何人?袁士纪?汝南袁氏的袁士纪?名声传遍洛阳的那个袁士纪?!”
实在不能怪李氏不断发问,主要是这则消息太过于震撼人心。
没有一丝铺垫,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突然被丈夫告知他偶遇大汉顶级士族嫡长子,又同人交为朋友的事情。
李氏在心里大呼:这世界怎么突然就变成我不认识的样子了?
这等人物如今都这么好遇到吗?
而且高门士族的人都这么单纯的吗?随随便便偶遇一个人就立马交为朋友了?
这不亚于突然听闻皇帝刘宏穿着公主裙给臣子们跳了一段惊鸿舞。
甚至以刘宏的性格,说不定后者可能性还更高一些……
贾诩的分享欲得到满足后就自己乐呵呵地回屋了。
留着李氏一人在那里独自凌乱。
贾诩:他可得养足精力,争取早日为明公奋斗了!
喜欢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请大家收藏:(m.38xs.com)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