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暖意融融,笑语声伴着熏香袅袅盘旋。太皇太后略歇了歇,饮了口热茶,目光便转向了坐在稍前位置的惠嫔那拉塔纳和荣嫔马佳蓁蓁,语气较之先前更添了几分家常的关切:
“惠嫔,荣嫔,保清和胤祉这两个孩子,近日身子可都康健?前几日内务府递来的单子,哀家瞧着,说是保清又蹿高了些,胤祉也开始学着咿呀学语了?”
惠嫔闻声忙起身回话,她性子沉稳,言语间带着谨慎:“回太皇太后话,托您和太后洪福庇佑,保清身子骨还算结实,近日确实长高了些,也开始进学认字了。只是这孩子性子仍有些跳脱,不够沉静,臣妾正时时督促,严加管教着。”她提及儿子,眉宇间不禁流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柔和光彩。
荣嫔马佳氏也紧跟着起身,她产后休养了一段时日,气色比之前丧子时好了不少,但眉宇间总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哀婉柔弱:“谢太皇太后惦记,胤祉一切都好,能吃能睡,近日是开始学着发声了,偶尔能模糊吐出个‘额娘’的音,臣妾……臣妾心中甚是安慰。”她说着,眼圈微微有些发红,显然是想起了早夭的几个孩子。
太后在一旁听着,此时温和地接过话头,语气带着祖母的慈爱,却也隐含着一丝提醒:“孩子们康健就好。说起来,前儿个保清和保成在御花园里玩闹,两个小人儿瞧着侍卫们骑射,也闹着要骑那小矮马。保清到底是兄长,年长几岁,骑在鞍子上还算稳当;保成年纪小,胆子却不小,跟着哥哥学样,一时兴奋,身子一歪,差点就从那鞍子上滑下来,可把跟前伺候的一群奴才吓得不轻。幸得那乳母嬷嬷眼疾手快扶住了,才没摔着。”
惠嫔一听,脸色瞬间白了白,立刻离席跪了下来,语气惶恐:“是臣妾管教无方!保清身为兄长,未能看顾好太子殿下,竟让殿下受此惊吓,臣妾有罪!回去定当好生训诫于他,日后定当更加谨慎,万不敢再让太子殿下涉险!”她将责任全揽在了自己和儿子身上。
太后语气依旧温和,但话语中的敲打意味却清晰可闻:“快起来吧,小孩子家玩闹,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倒也不必因此过于苛责保清。哀家说这个,是提醒你们,保成身份不同,乃是一国储君,金尊玉贵关乎社稷。他们兄弟亲近是好事,但日后玩耍,还需身旁人多加留意,适度为宜。皇家子嗣,平安康健最是要紧。”
“是,臣妾谨遵太后娘娘教诲!”惠嫔这才心有余悸地起身,只觉得后背已然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太后这话,明着是宽慰不必苛责孩子,实则是告诫她要时刻分清嫡庶尊卑,太子若有丝毫差池,她们母子都担待不起。
太皇太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见气氛有些凝滞,便适时地岔开了话题,目光扫过在座所有妃嫔,语气恢复了之前的雍容平和,更带上了一份长辈的殷切期许:
“好了,孩子们自有他们的造化,咱们做长辈的,多看顾些便是。眼下啊,皇帝子嗣终究还是单薄了些。你们的心思,还是要多放在皇帝身上,悉心侍奉,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后嗣,这才是最要紧的。哀家和太后,可就盼着再多抱几个孙儿呢,不拘阿哥格格,都是好的。”
这话一出,殿内众妃嫔神色各异。有子的如惠嫔、荣嫔,稍稍松了口气;无子的如佟佳贵妃、宜嫔等人,则纷纷垂首应是,心中各自盘算。坐在角落的布音珠,更是将头埋得更低,袖中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微微蜷缩起来。。
太皇太后似乎也有些倦了,又随意问了几句宫中琐事,便揉了揉额角,对苏麻喇姑道:“哀家有些乏了,让她们都散了吧。”她顿了顿,目光转向桑宁、仙蕊和圆姐,“皇后、贵妃、安嫔,你们三个留下,哀家还有些话要问你们宫务上的事。”
“是。”三人齐声应道。
其余妃嫔闻言,纷纷起身,恭敬行礼后,依次退出了慈宁宫暖阁。殿内顿时空旷了不少,只留下皇后几人,以及端坐上首的太皇太后和陪坐在侧的太后。暖阁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更为肃穆和凝重。
太皇太后示意三人坐近些,目光首先落在桑宁身上,带着审视:“皇后,昨日除夕宫宴,哀家瞧着办得还算稳妥,没出什么大的纰漏。你正位中宫之后,初次主持这般大的场面,能做到如此,已属不易。”
桑宁忙欠身,语气谦逊:“皇玛嬷过誉了,都是内务府和各位姐妹帮衬,孙媳还有许多要学的地方。”
“嗯,知道虚心,肯学,便是好事。”太皇太后点点头,又转向佟佳仙蕊,“贵妃,你协理六宫也有些时日了,如今皇后既已正位,你更需尽心辅佐,遇事多提点,莫要存了懈怠或掣肘之心。皇帝前朝事忙,后宫安宁,至关重要。”
佟佳仙蕊心头一凛,知道这是老祖宗在点她,连忙恭谨回道:“臣妾明白,定当谨记太皇太后教诲,尽心竭力辅佐皇后娘娘,绝不敢有负圣恩。”
最后,太皇太后的目光落在一直安静旁听的圆姐身上,语气缓和了些:“安嫔,你性子沉稳,思虑周全。皇后年轻,有些事未必想得那么透彻。皇后最能听进你的话,你在她身边,要多帮衬着,适时提点。永和宫那边,昭意也离不开你,照料皇嗣亦是功劳。”
圆姐起身,深深一福,语气温婉而坚定:“臣妾定当竭尽所能,辅助皇后娘娘打理宫闱,并悉心照料昭意格格,请太皇太后、太后放心。”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这三个年轻却已深谙宫廷生存之道的女子,缓缓道:“哀家留下你们,就是要告诉你们,皇帝将宫务交予你们三人,是信任,也是责任。望你们能同心协力,凡事以皇家体统、后宫和睦为重,莫要因私心杂念,坏了规矩,生了事端。如此,才是真正的为君分忧,才是大清之福。”
她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带着千钧之力,敲打在三人心上。这新年的第一次正式训话,为这一年后宫的行事准则,定下了清晰的基调。
殿外寒风依旧,殿内暖香袅袅,而这番谈话的余韵,将久久回荡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间,萦绕在每一位局中人的心头。
喜欢梨园里请大家收藏:(m.38xs.com)梨园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