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四幕的核心——《致楚库哈林的挽歌》。
风笛的声音,本就自带一种荒原的寂寥与历史的厚重感。
而在齐磊的演奏下,这种特质被发挥到了极致。
那旋律低沉时,如英雄垂首,如乌云压境;高亢时,如泣如诉,如不屈的呐喊穿越时空。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承载着沉重的记忆,讲述着一个关于牺牲、关于离别、关于不朽传说的悲壮故事。
他的演奏技巧无可挑剔,对气息的控制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使得风笛那容易显得粗糙的声音,变得异常纯净而富有感染力。
更打动人的,是那旋律中蕴含的、深刻入骨的情感力量。
那不仅仅是在演奏一首曲子,更像是在用音乐为一位逝去的英雄举行一场庄严的葬礼。
西方观众心碎四连击达成!
一名职业的苏格兰高地某风笛手在酒吧里看着直播,手中的酒杯直接滑落掉地上:“不可能……他一个龙国人……怎么可能把《洛哈伯的哀悼》(一首着名挽歌)的情感和我们风笛的魂,理解得这么透彻?!我学了二十年,都吹不出这种……这种让人想哭的感觉!”
某爱尔兰民俗音乐研究者同样陷入了疯魔状态:“风笛……这是流淌在我们凯尔特人血液里的声音!可他……他吹出了我们想表达却总是差一点的那种苍凉和悲壮!这太打击人了!”
一位在德国留学的音乐系龙国学生,对着他的一群外国小伙伴激动地说:“你听到了吗?这不是技巧的炫耀!这是灵魂的对话!他在用你们的乐器,讲述一个可能属于全人类的、关于英雄与牺牲的永恒主题。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能跨越文化隔阂的‘世界性音乐语言’,难道就是齐磊老师他正在做的事情吗?”
而这其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凯特琳公主了。
坐在包厢里,碧蓝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光芒的她,轻轻握紧了双手,低声自语:“Zero…你究竟还要给我们多少惊喜……或者说,惊吓?”
外网最重要的一个播放平台,BBC音乐频道直播评论区里,已被“破防”言论所淹没:
“我作为一个苏格兰人,我宣布我投降了!MR. Zero是风笛之神!”
“这声音让我想起了我逝去的祖父……哭得不能自已。”
“我们还在玩流行摇滚,人家已经用我们的传统乐器在书写史诗了!”
“这绝对是本次交流大会,不,是本年度全球艺术界最重磅的演出!没有之一!”
当齐磊的最后一个风笛音符,带着无尽的余韵,缓缓消散在寂静的戏剧院上空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没有立刻爆发的掌声,只有一片被极致艺术感染后的、近乎虔诚的寂静。
随后,如同决堤的洪水,掌声、欢呼声、夹杂着难以自抑的哽咽声,轰然响起,久久不息!
《大河之舞》用其后三幕的完美演绎,尤其是齐磊那直击灵魂的风笛独奏,完成了对西方传统艺术领域的一次“精准而优雅的征服”。
但是,《大河之舞》的征服之途还远远没有结束呀……
喜欢以舞成名请大家收藏:(m.38xs.com)以舞成名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