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脚踏上对岸坚实而冰冷的地面,李婉晴没有丝毫停滞,甚至没有回头确认沈啸天的状况。信任在计划制定完成的瞬间就已经交付,多余的担忧只会干扰判断。她如同一道融入阴影的轻烟,迅速而无声地贴近那扇巍峨的青铜巨门。
身后,能量束撕裂空气的尖啸、爆炸的轰鸣以及青铜桥不堪重负的呻吟依旧清晰可闻,如同为她的行动奏响的一曲激烈而危险的背景乐。她知道,沈啸天正在用生命为她争取时间,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靠近了看,这扇青铜门更显宏伟与诡异。门高逾十米,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繁复无比、深深浅浅的刻痕。这些刻痕并非死物,其中仿佛有某种银灰色的、类似水银的流体在缓缓流淌、循环,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仿佛具有生命的回路系统。门上没有常见的门环、锁孔,甚至连一条明显的缝隙都难以寻觅,它更像是一块完整的、被赋予了动态纹路的巨大金属壁。
李婉晴伸出手,指尖在距离门面尚有数厘米时停下。一股微弱但确实存在的能量场阻隔在那里,带着一种冰冷的排斥感。
“生物信息验证?能量密钥?还是某种逻辑锁?”她心中飞速闪过几个念头。强攻显然不可能,这扇门蕴含的技术水平远超那几台青铜兽守卫。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开始以最高速运转。回忆如同精准调取的数据库文件般在脑海中流淌——之前冒险获得的那些“信息碎片”:
那块记录着奇特能量频率波形的金属板;
那张描绘了云顶天宫部分结构能量节点图的残卷;
还有从督查组成员,以及赵乾小队成员身上搜集到的、可能带有学园特定识别码的电子设备残片……
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在此刻似乎都与这扇门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
她首先尝试了能量频率。将从金属板上解读出的波形数据,通过一个简易的信号发生器(由损坏的督查组通讯器改造而成)模拟释放,对准门上一个类似能量接收节点的纹路聚集点。
嗡……
门上的流体纹路光芒微微闪烁了一下,但旋即恢复原状,排斥力场依旧存在。频率接近,但并非钥匙。
接着,她将结构图残卷上的能量节点分布与门上流动的纹路进行比对。大部分区域无法对应,但有一小片区域的纹路流动规律,与残卷上标注的一个次级节点有高达87%的相似度。她尝试用手(隔着绝缘布)按压那个区域,同时用信号发生器持续输出接近的频率。
这一次,反应更明显了一些。那片区域的流体纹路流动速度加快,发出了轻微的、仿佛齿轮啮合的“咔哒”声,但大门依旧紧闭。像是对上了密码的一部分,但还缺少关键环节。
“识别码……”李婉晴目光扫过那些从敌方装备上拆下的芯片和存储单元。学园的科技树自成体系,其底层识别逻辑或许就隐藏在这些硬件之中。她快速将几个可能含有身份验证信息的芯片接入一个临时搭建的、极其简陋的读取电路,试图将其作为一种“数字密钥”。
电路接通,发出不稳定的电流嘶声。门上的流体纹路再次产生了反应,光芒流转的速度陡然加快,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纹路中明灭,仿佛在快速进行着海量的数据比对。
然而,几秒钟后,所有的光芒骤然熄灭了一瞬,随即恢复原状,排斥力场甚至感觉更强了一丝。
“错误识别……触发反制机制了?”李婉晴心头一紧。这不是正确的路。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对岸的战斗声音似乎出现了一丝紊乱,沈啸天的移动轨迹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爆发力,多了几分滞涩和狼狈。他快要撑不住了!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李婉晴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锐利。她摒弃了所有焦躁的情绪,将思维纯粹聚焦在“解谜”本身。
能量频率…结构节点…身份识别…
这些都不是核心。
这扇门守护的是“终极”的秘密,一个关乎信息、逻辑乃至“存在”本身的模拟系统。那么,开启它的钥匙,也必然是与这些概念相关的……
她猛地将所有杂念抛开,不再试图去“输入”什么,而是将双手轻轻虚按在门前的能量场上,闭上了眼睛。
她开始在脑海中,将之前获得的所有“信息碎片”不再视为孤立的数据,而是尝试将它们组合、拼接、推演。金属板的频率波形,结构图的节点,甚至之前破解青铜兽防御逻辑时记录下的那些数据流片段……她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模型,模拟着这些信息相互碰撞、关联可能产生的“共振”。
这不是超自然的感应,而是基于庞大算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的逻辑推演与模式识别。她在寻找那个能完美嵌入这扇门背后系统逻辑的“信息结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