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苏弘扬和王宝国说的那番话,王宝国回家后仔细考虑,觉得苏弘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之前机械厂工人上访后,市里也派人过来。
每次都是派两个人过来,装模作样的和工人了解情况,而后拍拍屁股走人。
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而这次,虽然市政府的人仅仅过来一天,但王宝国敏锐的察觉到这次和以往的不同。
首先,这次市政府来的人多,经过王宝国昨晚多方打听,得知市政府来人调取了财务报表、经营数据等。
再者,新上任的市长张运雄亲口答应他们,一个月之内会给他们答复。
鉴于此,王宝国经过慎重考虑,觉得市里这次是真的想要解决机械厂的问题。
所以他今天找到苏弘扬,要想带苏弘扬看看不一样的机械厂。
王宝国带着苏弘扬走出机械厂大门,随后又向北过了两条街,来到一片老旧住宅区。
苏弘扬仔细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发现这里都是低矮的三层住宅楼。
住宅楼明显建的有些年头了,站在外面可以看到楼体是用红砖砌筑的,二楼和三楼的走廊裸露在外,外面有铁栏杆作为防护。
楼房的外墙上挂着横七竖八的电线,凌乱不堪。
墙体上写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褪色标语。
地面坑坑洼洼的,没有一处好路。边角上的垃圾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这里就像是一处贫民窟,似乎是已经被人遗忘的地方。
苏弘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有些不解地问道:“王主任,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机械厂的家属区,建于70年代。住的都是我们厂里的工人,而且是家庭条件不好的。但凡有点能耐的家庭,早就搬出去了。”
这些应运时代背景建立起来的国企,基本都有自己的住宅家属区。
像安钢这类巨无霸的企业,更是配套建有家属区、医院、学校等。可以说,基本相当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
只不过,像机械厂这类的亏损企业,已经无力维护家属区的基础设施。
王宝国带着苏弘扬走到最里面居民楼,走进二楼中间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房子面积不大,也就五十多平方。格局是两室一厅,卧室面积较大,客厅面积狭小,屋内堆满了日常生活用品。
听到动静,西卧室走出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
老人看到王宝国,意外地说道:“是宝国来了啊。”
王宝国介绍道:“李大娘,这位是市政府的苏科长。今天正好有空,我们一起过来看看您。”
李大娘连忙说道:“苏科长、宝国你们俩快请,我去给你们倒水。”
王宝国连忙拦着道:“李大娘,你不用客气,我们坐会儿就走。”
接着,王宝国对苏弘扬说:“李大娘的儿子是我们车间的陈建国,她的老伴原来也是我们机械厂的工人。”
王宝国又指着墙壁上的“先进工作者”奖状,继续说道:“陈大爷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也是厂里有名的劳模。十年前,厂里库房发生火灾,陈大爷在救火过程中英雄牺牲。”
王宝国这么一说,勾起了李大娘的伤心往事,低垂的眼眸中滴下丝丝泪珠,她声音沙哑地说道:
“老婆子我命苦啊,老头子为了厂子丢掉了性命。我儿子建国在厂子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我们一家子为厂子付出了这么多,如今却要我儿子下岗,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
王宝国对陈建国的家里很熟悉,他站起身走到柜子旁,从抽屉里翻出来一本笔记本,递给苏弘扬。
“苏科长,你再看看这本笔记。这是陈建国这么多年做的技改项目,整整一本笔记啊。”
苏弘扬翻开已经微微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陈建国这些年的“工作成绩”。
他心情复杂的从头翻到尾,一股难言的情绪从心里蔓延开来。
王宝国在旁边补充道:“陈建国是我们车间的技术骨干,这些年他所做的技改,多达三十多项。苏科长,就这么一位技术骨干,如今却要面临下岗的局面。”
看着眼前的一切,听到王宝国的诉说,苏弘扬心中一阵刺痛。
从机械厂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机械厂如今的局面是必然的。
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人才是最好的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
随后,王宝国又带着苏弘扬走访了一些机械厂困难家庭。
这些家庭有的家人长期服药,有的家庭全家只有一个劳动力。
然而,机械厂领导完全不考虑工人的实际困难,让谁下岗完全由他们的性子来。
“苏科长,这仅仅是我们车间的一些情况,其他车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王宝国气愤地说道:“厂里要是不给我们一个说法,下次我们就去省委省政府上访!我倒要看看,到底有没有人能管得了机械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