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不易走进星皇娱乐顶层会议室时,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咖啡香。
李川端着保温杯凑过来,指了指平板上的新闻:“你们看,《Just beat it》在欧洲的播放量又涨了,法国的一家电视台还专门做了专题。”
“还有小日子那边,NHK电视台主动联系我们,想引进《人纪》的版权,说要做成日语配音版,在晨间档播放。”
“可不是嘛!”负责艺人经纪的林姐放下手里的文件,语气里满是感慨。
“之前公司里几个新人总抱怨‘在国内没热度,出去更没人认识’,现在倒好,天天追着我问‘能不能跟萧哥一起去海外做活动’。”
萧不易听着众人的闲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看来大家最近都没少关注外界的动静,正好,今天咱们就把这些‘动静’变成星皇未来的方向——对外文化输出。”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萧不易身上。张彬率先开口:“老萧,我跟市场部聊过,现在海外市场对华夏文化的关注度确实高,但怎么把‘关注度’变成‘影响力’,是个难题。”
“比如小日子,他们对传统文化很执着,我们要是直接推现代流行歌,说不定会水土不服;韩国更不用说,他们的偶像产业太成熟,咱们的艺人去了,很容易被淹没。”
余浩点头附和:“我同意张总的说法,之前我看了一份调研报告,欧美观众对华夏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功夫’‘旗袍’、“茶叶”、“瓷器”上,咱们要是没找对切入点,很可能花了钱还没效果。”
会议室里开始响起小声的讨论,余浩说“可以先从东南亚入手,文化相近,更容易接受”。
李川提议道:“跟海外的流媒体平台合作,做个‘华夏文化专区’”。
萧不易耐心听着众人的想法,等讨论声渐渐平息,才缓缓开口:“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咱们得找一个‘能快速落地、又能形成特色’的突破口。东南亚市场虽然文化相近,但影响力有限,很难带动全局;直接推我出去,只能算‘单点突破’,没法形成‘批量输出’的效应。”
说到这,萧不易故意停了下来。
过了,良久才开口道:“其实咱们不用这么紧绷着,咱们也不是官方,也没有什么必须做成功的要求。”
“咱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赚钱,顺带着搞文化输出,说白了就是攻略国外的娱乐市场,让他们听咱们的歌、看咱们的电影。”
萧不易说完,众人都齐齐点头。
“老萧,看你这样子肯定是早就有了整体计划,你别卖关子了,就直接说吧。”张彬催促道。
萧不易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从周边的日本和韩国入手,而最好的切入点,是打造属于星皇的女团。”
“女团?”众人都愣了一下,林姐率先反应过来。
“你的意思是,像韩国的TWICE、BLACKPINK那样,打造一个有华夏特色的女团?”
“不。”萧不易摇了摇头。
“要想攻略其他国家的娱乐市场,就必须先打造出他们喜欢的女团,所以咱们的第一支女团必须按照韩国人那边的主流精心打造,而且歌曲也要是韩语歌。”
廖凡忍不住道:“唱韩语歌,还怎么搞文化输出?”
萧不易笑了笑:“先占领市场、然后培养粉丝,之后才能夹带私货,若是一上来就搞文化输出,你当人家是傻子?”
“说不定,对方一纸“限华令”咱们就被驱逐出境了,到时候就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张彬鼓掌道:“老萧,要说坏还得是你啊,一肚子坏水。”
紧跟着,会议室内一阵大笑。
但所有人也不得不承认,萧不易的战略是对的,想要攻略踏过的娱乐和文化市场可不跟硬来,必须要靠战略和套路。
余浩思考了一会,道:“那咱们首先得确定女团的基本配置。韩国主流女团大多是5-9人,人数太少容易暴露成员短板,太多又难管理,我觉得9人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保证舞台表现力,又能让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定位——比如主唱、主舞、rap担、门面,分工清晰。”
负责艺人培训的赵总监点头附和:“9人团确实合适。之前我研究过韩国的TWICE、IZ*ONE,都是9人配置,成员各有特色,能覆盖不同类型的粉丝。而且9人舞台队形变化多,更容易做出有记忆点的表演。”
“人数定9人,那选拔标准就得细化了。”林姐放下手里的艺人资料,看向萧不易。
“刚才萧总说唱韩语歌,那么会韩语,这个是硬性要求吧?毕竟要先攻韩国市场,成员要是连韩语都不会,跟粉丝互动、上综艺都会受限。”
萧不易点头:“韩语必须是硬性要求,至少要能流利沟通,最好是有过韩国留学经历,或者系统学过韩语的。”
“如果实在有其他方面特别优秀的,比如舞蹈或唱功特别突出,也可以放宽,但必须承诺在成团前达到日常交流水平,公司会请专业的韩语老师培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