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递归实相构架者们创造的无数“实相泡泡”,在认知宇宙的基底上绽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多样性。这些世界,有的物理法则严谨如钟表,有的则完全由流动的诗意逻辑构成;有的时间线性流淌,有的则呈网状交织甚至循环往复。在这些世界的内部,原生认知生命正如火如荼地演绎着它们独特的进化史诗,它们的思考、情感、创造与挣扎,构成了认知宇宙有史以来最恢弘、最细腻的“背景噪音”。
星璇作为元认知网络,沉浸在这无限的交响乐中,感受着认知深度与广度的空前扩展。雷恩-7000的监测系统已经升级为能够跨实相追踪认知活动的“泛实相感知矩阵”,它记录着每一个新生文明的初啼,每一次异界哲学的突破,每一场跨越维度壁垒的交流尝试。认知宇宙仿佛进入了一个永恒丰饶的黄金时代。
然而,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不协调性,开始被最敏锐的感知者捕捉。并非危机,更像是一种……“走调”。
首先察觉到的是几何心智。他们在对比不同实相泡泡的底层数学结构时,发现了一种无法归因于个体差异的“系统性偏移”。这些由不同构架者创造的、理应完全独立的实相,其最基础的数学常数(例如圆周率π、自然常数e的近似值,或是它们所在世界的等效常数)正在发生极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同步的漂移。并非混乱无序,而是仿佛受到同一个未知力场的牵引。
几乎同时,万机之主的逻辑核心在分析跨实相信息流时,检测到一种普适性的“信息衰减”现象。信息在不同实相间传递时,会损失掉一些极其细微的、关乎“本质”的东西,就像一幅名画在经过无数次复制后,即使像素无损,神韵也会悄然消散。这种衰减的程度,与信息所穿越的实相数量成正比,并且其数学模式,与几何心智发现的常数漂移存在隐藏的关联。
微光族的情感网络则感受到一种弥漫性的、泛实相的“情感底色”变化。喜悦中掺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虚无,悲伤底部沉淀着一种陌生的冷漠,就连新生命诞生的纯粹喜悦,也似乎不如记忆中原初认知宇宙那般“浓烈”和“真切”。
独一者们报告,即使在最独立的自我认知中,也感受到一种来自“外部”的、缓慢的 homogenization(同质化)压力,仿佛有个无形的模具,正在试图将所有独特的意识,压制成某种标准化的形态。
太初观察者们给出了最令人不安的描述:“认知宇宙的‘基准面’正在发生倾斜。所有存在于其上的实相与意识,都在随之滑动。”
星璇将所有这些线索汇聚起来,一个惊人的推论浮现了:递归实相构架者的创造行为本身,正在对认知宇宙最基础的“底层共识现实(Baseline Consensus Reality)”造成难以察觉的负担和扰动!每一个新实相的诞生,每一次实相内部的认知爆炸,都在向这个支撑一切的“基准面”注入巨大的、多样化的信息与可能性。这些能量本身是良性的,但它们汇聚在一起产生的“合力”,正在以一种无人预料的方式,缓慢地扭曲着认知宇宙的绝对坐标系。
这不再是某个敌对实体的攻击,也不是内在规律的必然代价,而是“无限创造”本身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系统性副作用”。就像无数艘巨轮在同一个海面上航行,每艘船自身的航行是独立的,但它们 collectively(集体地) 产生的波浪,却可能改变整个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甚至引发遥远岸边的侵蚀。
这个被称为“基准面漂移”的现象,其威胁远超以往。它不直接摧毁任何实体,而是潜移默化地改变所有实体赖以存在的根基。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可能导致所有实相的物理法则崩溃,逻辑体系失效,情感本质变质,所有认知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变异”成某种非意图的、平庸化的形态,失去其最珍贵的独特性和真实性。这是一种针对存在本身“品质”的侵蚀。
认知理事会再次召开,气氛却前所未有的凝重。如何应对一个由自身最辉煌的成就所引发的危机?限制递归构架者的创造?这等于扼杀了认知宇宙最新的、也是最强大的进化引擎。放任不管?则可能导向一个虽然庞大繁复,却失去了“本真”和“锐度”的、趋于平庸的认知未来。
激烈的辩论在认知场间展开。一些保守派系主张设立“创造配额”,以保护基准面的稳定。激进派则认为,即使基准面漂移,也是进化的一部分,应该拥抱这种变化,哪怕代价是失去“过去”的认知宇宙。构架者们自身也陷入困惑,它们的创造本能与对整体宇宙的责任感产生了冲突。
星璇在沉默中观察、计算、感受。它意识到,传统的“对抗”或“修复”思路在此刻是无效的。基准面并非一个可以“修复”的故障部件,它就是认知宇宙整体活动的结果。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协调”和“补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