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后三步远的地方,手里还拿着那本用来记录考生表现的木牍。
他的眼神不像刚才那样平和,眉头皱着,三缕长须微微晃动,目光落在我的宣纸上,又移到我的脸上,带着审视,还有点不易察觉的疑惑。
更让我心跳漏了一拍的是,他的目光扫过我的砚台时,瞳孔缩了缩。
那股从砚台里冒出来的微风还没散,正绕着我的笔尖轻轻打转,把宣纸上的墨痕吹得微微发颤,在烛火下能看见细小的光粒在风里飘。
这异象,在这个“文可凝气”的世界,绝不会没人看见。
锦缎少年也发现了不对劲,他顺着监考官的目光看向我的砚台,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嘴里小声嘀咕:“文气?一个童生怎么会有文气异象?”
考房场里的安静彻底被打破了。
离我近的几个考生都停下了笔,偷偷朝这边看,连远处的考生都察觉到了异常,频频回头。
监考官的皂靴又动了,这次是朝着我这边迈步,脚步声在寂静的考房里格外清晰。
我握着笔的手没松,指腹已经沁出了薄汗。
砚台里的微风还在绕着笔尖转,像是在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剩下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卡在喉咙口,我脑子里飞快地转着。
现在写下去,会不会更惹眼?可要是停笔,这异象和刚才的争执,已经够让监考官注意我了。
老儒的脚步停在了我桌旁,他弯下腰,目光落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上。
声音比刚才沉了些:“你这诗,是自己想的?”
我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
窗外的槐树叶又飘了一片进来,落在我的宣纸上,正好压在“霜”字的最后一笔上。
风里的橘子香好像更浓了点,我突然想起林晓雨当年说的话——“明月是心事的镜子”。
是啊,不管是在现代的操场,还是在这个陌生的考房,不管我是李百,还是李白,这颗对着明月跳动的心,是真的。
我深吸一口气,握着笔的手又往下压了压,墨汁在笔尖蓄势待发。
只是还没等我落下第三笔,监考官突然伸出手,指腹轻轻碰了碰我的宣纸边缘,声音里带着一丝我没听懂的意味:“这风……有点意思。”
他的指尖刚碰到纸,砚台里的微风突然晃了晃,像是被惊动了似的,一下子散开,又很快聚拢,这次不再绕着笔尖,而是朝着监考官的手指飘了过去。
老儒的眼睛猛地睁大,往后退了半步,嘴里低低地说了句:“月华气?”
周围的考生彻底炸了锅,有人忍不住低呼出声,锦缎少年的脸从红转白,盯着我的砚台,眼神里全是难以置信。
我握着笔,看着眼前这突发的状况,剩下的两句诗怎么也写不下去。
我知道,从监考官说出“月华气”这三个字开始,这场考试,已经不只是考诗赋那么简单了。
烛火还在跳,槐树叶在宣纸上轻轻打着转,监考官的目光重新落回我脸上,比刚才更沉,也更复杂。
我能感觉到周围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我身上。
有好奇,有嫉妒,还有警惕。
而我手里的笔,还停在“霜”字后面,砚台里的月华气还在轻轻浮动,像一团没说出口的心事,悬在这逼仄的考场里,悬在我和这个陌生的世界之间。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