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你在里面吗?”门外传来老夫子的声音,“带了点点心给你尝尝。”
我赶紧应了一声,把《论语》合好。
老夫子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个木盘,上面放着几块枣泥糕,还冒着热气。
“读进去了?”他看着我发亮的眼睛,笑着把盘子递过来。”
我拿起一块枣泥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枣香在嘴里散开。
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给我做的枣泥糕,也是这个味道。
那时候我总缠着她,在她做枣泥糕的时候给我讲故事,她就说“做人要像枣泥糕,外面看着普通,里面得有甜”。
“老夫子,”我咽下嘴里的糕,指了指胸口,“我好像懂了。文胆不是靠诗堆出来的,是靠心里的道理撑起来的。”
老夫子点点头,拿起桌上的《论语》翻了两页。
指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那一句:“咱们虽然是寒门文人,现在读书是辛苦了点,可别丢了这股子志气。”
“世家子弟有资源又如何?没了志气,他们就像丢失了风骨的文人。”
我看着那行字,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
现代时我刚刚开始参加诗词大赛那会儿,有人说“你一个普通新手,还想跟别人花钱堆出来的比?”
可我偏不信,靠着自己的积累,最后拿了个好名次。
现在到了这个世界,面对世家的打压,我又何尝不是在争这口气?
“您放心,”我握紧了拳头,能感觉到文胆在胸口轻轻跳动,像在回应我,“我不会丢了撑着我们前行的志气。”
老夫子走后,我又坐在桌前读《论语》。
阳光慢慢移到桌案上,把书页染得暖烘烘的。
读到“见贤思齐焉”时,我想起杜圃的执着,高士的豪爽,岑掺的细心。
他们都是我的贤友,也是我要追赶的人。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我合上书,伸手摸向胸口,那枚青莲文胆比早上亮了不少。
纹路清晰得能看清每一片花瓣,指尖触到的时候,还能感觉到淡淡的暖意,像握着一团小小的火苗。
晚风带着桂花香吹进来,吹得油灯的火苗轻轻晃。
巷子里的人家开始点灯,一盏盏昏黄的灯亮起来,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
我对我的文胆的了解以及文胆的成长才是刚刚开始,我的心里不再有急迫的感觉。
就像老夫子说的,经义养胆,养的是心,心稳了,文胆自然会继续成长。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