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点头,上前一步,仔细打量着女子。她身上的文气内敛而精纯,与寻常世家子弟不同,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沉稳。
我盯着锦盒,心中充满了疑虑,上官婉此刻送来信物,究竟是福是祸?
“上官大人为何要送我信物?” 我不动声色地问,文气凝聚在指尖,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女子微微躬身,语气不变:“大人只说,公子见了信物便知。” 她的目光坦然,没有丝毫闪躲,不像是说谎的样子。
我接过锦盒,入手温润。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准考证,上面写着 “吏部试” 三个大字,盖着吏部的朱红大印。
准考证下面,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字迹娟秀,正是上官婉的手笔:“速离洛阳,长安有变,保重。”
“吏部试准考证?” 杜圃凑过来,眼中满是惊喜,“太白,你可以参加吏部试了!”
高士也笑道:“太好了!” 两人的喜悦冲淡了些许凝重,篝火旁终于有了一丝暖意。
我摩挲着准考证上的朱印,心中百感交集。
前一刻还深陷杀机,后一刻便迎来转机,人生的起落竟如此猝不及防。
上官婉的警示虽简短,却透着真切的关心,长安的变局,又会是什么?
“多谢姑娘。” 我收起锦盒,对女子拱手道谢。女子微微颔首,转身欲走。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她袖口露出一截玉佩,玉佩上刻着一朵精致的莲花,与我衣襟里的青莲玉佩竟有几分相似。
更重要的是,她转身时,文气不经意间泄露了一丝,那种独特的波动,只有皇室近侍才会拥有。
“姑娘留步。” 我叫住她,“你是陛下的近侍吧?”
女子身体一僵,随即转过身,面纱下的嘴角似乎勾起一抹笑意:“公子好眼力。”
她没有否认,反而坦然承认,“大人吩咐,公子若察觉,便告知公子,陛下亦关注洛水之事。”
说完,她不再停留,身形一晃,便消失在晨雾中,只留下淡淡的清香。
高士瞪大了眼睛:“陛下的近侍?上官婉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
杜圃若有所思:“看来陛下对崔家也并非全然信任,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柳枝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赵六仍被捆在树上,此刻却没了之前的狠戾,眼中满是绝望。
我们将他交给洛阳府衙役之后,便再次上路,离开洛阳。
官道旁的野草上还挂着露珠,折射着阳光,晶莹剔透。
我握紧怀中的锦盒,准考证的边角硌着掌心,提醒着我即将到来的机遇与危机。
长安有变,崔家虎视眈眈,皇室态度不明,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高士走在前面,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打破了沉默:“管他长安有什么变故,只要太白能进吏部,咱们就有靠山了!”
杜圃笑着摇头:“哪有那么容易,崔家在朝中势力庞大,咱们还需小心行事。”
我望着长安的方向,那里的天空已被阳光照亮。
文气在体内缓缓流转,青莲玉佩与残卷的共鸣愈发清晰。
崔家的杀机、上官婉的警示、皇室的关注,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紧紧缠绕。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阳光穿过柳枝,照在我们的身上,温暖而明亮,却驱不散我心中的凝重。
长安的风,就要来了。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38xs.com)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