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驾您了,大姐。”
“来了您呐……”
忙活的大姐抬头,看到顾青之后,手上一停,夸道:“小伙子挺有派头,吃点什么?油条刚出锅,棒子面粥热乎着呢。”
顾青点了一碗粥,两根油条,其中粥需要二两粮票,两根油条二两粮票,另外再算一毛二的钱,把钱票付清,顾青又夹了点咸菜,坐在了长条凳上,作为觉醒宿慧的人,本身就在这世界生活了十多年,顾青也不犯矫情,就着咸菜,把棒子面粥和油条吃完,感觉浑身暖洋洋的,蹬上自行车,向着轧钢厂骑去。
轧钢厂的位置在二环开外,临近北三环的位置。
这时候的北京,出了二环就是农村,更确切的说,现在的北京没有二环的概念。
北京环路的修建,是先三环再二环。现在的北京正在兴建各种工厂,为了避免这工厂冒烟,污染城市空气,所以在修建工厂的时候,选择了下风口,也就集中在了东三环。
同时修建的还有南三环和北三环,主要承担了不会污染环境的工业,研究所,以及大学,科学院这些人的生活配套和交通,至于北京二环的修建,要比三环晚十来年,而三环要真正成环,要等到81年。
北三环是文教科体的地方,杜绝污染和重工,但是红星轧钢厂是建国前就有的,属于历史遗留,暂时钉在北三环内,并且现阶段的北三环,也就是一个假三环,各种断头路,根本环不起来。
从南锣鼓巷到红星轧钢厂,步行大约二十分钟,骑车需要七八分钟,顾青吃了一顿饭,在上班的路上又碰到了走路的易中海和贾东旭。
“一大爷,喝了吗您。”
顾青二度打招呼。
“嘿,你个小崽子……”
易中海原本已经消散的怒气再度爆发,起身要找顾青麻烦,而顾青站起身来,蹬上几脚,一个加速,让易中海在狂追中,看着顾青身影渐行渐远。
攻速鞋蹬自行车,撵不上,根本撵不上。
“师傅你别追了。”
贾东旭跟在后面,说道:“昨夜我去修车铺里面打听了顾青的自行车,人家修车铺的人说,他这种自行车架子一撑,用手转两下蹬子,轮子能转三四分钟,追是追不上的。”
这种车子太溜了。
易中海恶狠狠的看着顾青背影。
“师傅别气。”
贾东旭随意一笑,说道:“晚上看你徒弟的。”
易中海看贾东旭,满意的点头,他这个徒弟模样好,有孝心,扎实能干,除了有点抠门之外,别的没毛病。
红星轧钢厂。
顾青到了门口下车,同门口保卫科报备,听到是见厂长,保卫科问过缘由后,信手一指,说道:“那就是厂长的车。”
嚯,自行车!
顾青走上前去,对着推车的杨厂长打招呼。
“我知道,我知道。”
杨厂长推着自行车,睨了一眼顾青的“钻石牌”自行车,说道:“既然给你分配下来了,那就在这里踏实干活,稍后我会把你安排到车间里面的。”
资本家的侄子嘛。
杨厂长之前就听过招呼了。
顾青看杨厂长这态度,就猜到了原因,可能是因为保护“二叔”的身份,有些谜语人了,由此平静的从怀里面拿出书信,说道:“杨厂长,这是介绍信。”
杨厂长平静的拿过了书信,看着上面字迹遒劲,甚是眼熟,杨厂长顺眼看了一眼落款,然后双腿一软,连人带自行车往地上倒去,顾青眼明手快,伸手一搀,将杨厂长给扶住,而那自行车哗啦倒地,让不少工人扭头看来。
“杨厂长,你没事吧。”
顾青笑吟吟的问道。
杨厂长看向顾青,面色复杂至极。
我原本以为你是下放的,谁知道你是下凡的……
能够让那一位写出信来,这可,这可……手眼通天了。
“我要先去打电话。”
杨厂长的腿有点发软,引领顾青进入办公楼后,直接进入办公室里面开始打电话确认,顾青在这时候就老实的坐在接待室里面。
那位领导事必躬亲,魅力超人,老百姓有困难写书信,多能得到回复,像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跨国联姻,就是小姑娘要嫁一个保加利亚的人,在面对各方面阻力,婚姻难成的时候,这姑娘为爱写信,领导予以回信,这一桩婚姻才成事。
顾青“二叔”弄来的化肥厂意义太重大了,本就被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顾青写了一封书信,表示自身文化水平低,为二叔身份保密等等,没有去做外交工作,领导尊重顾青意愿,给了一封回信外加工作介绍,信中还饱含关怀,让顾青多多提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杨厂长在里面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出门的时候,还擦了擦额头上的浮汗,上面领导传达的时候语焉不详,差点让他领会错了意图。
“小顾啊,咱们轧钢厂这边岗位有不少呢……”
杨厂长言语亲切,不谈让顾青下车间的事。
“厂长,先把信还给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