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elgeuse (恒星)
· 描述:猎户座肩膀上的红色变星
· 身份:一颗红超巨星,距离地球约640光年
· 关键事实:它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暗”,天文学家认为这是其表面抛出的巨大气体尘埃云所致。
Betelgeuse(参宿四):猎户座肩膀上的“死亡红星”(第一篇幅)
引言:冬季星空的“红眼睛”——从猎户座肩膀到人类文明的凝视
在北半球冬季的夜晚,当你抬头望向东南方天空,猎户座(Orion)的标志性三星腰带会首先跳入视野——三颗排列整齐的蓝白色亮星,如同猎人的腰带,向下延伸至左肩,一颗巨大、暗红的恒星正镶嵌在那里,像猎人的“伤口”,又像一只凝视着银河的“红眼睛”。这就是参宿四(Betelgeuse),猎户座α星(α Orionis),夜空中第九亮的恒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受关注的“变星”与“未来超新星候选体”。
它的红,是低温的标志——表面温度仅约3500K,比太阳(5778K)冷了近一半;它的亮,是体积的馈赠——半径约为太阳的1000倍,若把它放在太阳系中心,会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甚至火星;它的“变”,是生命的挣扎——作为一颗红超巨星,它已走到恒星演化的黄昏,随时可能爆发成超新星,成为夜空中最耀眼的“新星”(尽管这对地球而言并无危险)。
本文作为参宿四系列的第一篇章,将从文明印记与命名溯源、物理本质与演化阶段、观测历史与变光密码三个维度,拆解这颗“猎户座红巨星”的前世今生。它不仅是一颗“会变光的星星”,更是人类理解恒星死亡过程的“活标本”——每一次亮度变化,都是它向宇宙发出的“生命信号”。
一、命名与文明:从“巨人的肩膀”到“参宿四”——跨越千年的星象共鸣
参宿四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文明对话史”。无论是东方的“参宿”,还是西方的“Betelgeuse”,都指向同一个天体,却承载着不同文明对星空的理解。
1.1 中国古代:“参宿”中的“将军之星”
在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中,参宿四属于“参宿”(Shēn Xiù)——二十八宿之一,对应西方猎户座的核心区域。参宿由七颗主要恒星组成:参宿一到参宿七,其中参宿四是“参宿左肩”的星官,古人称其为“参宿四”或“参宿大星”。
《史记·天官书》中对参宿有明确记载:“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下有三星,兑,曰罚,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这里的“左右肩股”,正是猎户座的肩膀与大腿——参宿四是左肩,参宿五是右肩,参宿六是大腿,参宿七是小腿。古人将参宿视为“白虎”的象征,代表“西方”与“秋季”,而参宿四作为“左肩之星”,被赋予了“将军”的寓意——它的亮度与位置,如同军队中的统帅,引领着猎户座的“狩猎阵型”。
更有趣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早已注意到参宿四的“变光”特性。《晋书·天文志》记载:“参宿四,赤而参差,岁星犯之,为兵起。”这里的“赤而参差”,正是描述它的红色与亮度波动——尽管当时没有现代测光仪器,古人仍通过肉眼观测到了它的亮度变化。
1.2 西方文明:阿拉伯语中的“巨人肩膀”
在西方,参宿四的名字“Betelgeuse”源自阿拉伯语“Yad al-Jawza”(??? ??????????),意为“巨人的手臂”或“巨人的肩膀”。公元8世纪,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法扎里(Al-Fazari)在翻译希腊天文文献时,将猎户座称为“Al-Jawza”(??????????,意为“巨人”),而参宿四作为巨人的肩膀,便得名“Yad al-Jawza”。后来,这个词传入欧洲,经过拉丁语转写,变成了“Betelgeuse”。
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对参宿四的观测同样细致。阿尔·比鲁尼(Al-Biruni)在《占星学入门》中提到:“参宿四是红色的,亮度会变化,当它变暗时,预示着冬季的寒冷会更持久。”这种将恒星亮度与气候关联的思路,虽带有占星色彩,却反映了古人对“天人感应”的朴素认知。
1.3 其他文明:印度的“火焰之星”与玛雅的“战争象征”
在印度教星象体系中,参宿四属于“罗睺”(Rahu)的领地,被视为“火焰之星”,象征着“破坏与重生”——这与它未来的超新星爆发不谋而合。而在玛雅文明的历法中,参宿四的升起与“战争仪式”相关,古人认为它的红光是“战神的怒火”,会在战争前照亮天空。
二、物理本质:红超巨星的“死亡膨胀”——从主序星到宇宙巨无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