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堂药材镖的完美交付,如同在青州城的商界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最终形成了汹涌的浪潮。“安全达”镖局门口,一改往日的门可罗雀,变得车马络绎,人声不断。
这种忙碌,是一种甜蜜的烦恼。
之前开业活动吸引来的,多是好奇和试探。而如今上门的,则是实打实的生意。绸缎庄的庄老板成了活招牌,逢人便夸“安全达”的仔细可靠;济世堂刘大夫的古板严谨人尽皆知,连他都赞不绝口,其说服力远超十场开业活动。
柜台前,负责接待的镖师们忙得脚不沾地。得益于杨华之前的“魔鬼训练”,他们如今虽忙不乱。面带标准化微笑(已自然了许多),口称“阁下”,然后熟练地拿出各类单据,流程清晰,条理分明。客户们看着这井井有条的场面,心中那份托付感便又增了几分。
练武场上,等待出发的镖队排起了小队。靛蓝镶红的制服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线,镖师们检查装备、核对单据、互相提醒注意事项,那股子精气神,与月前的死气沉沉判若云泥。出发时,那一声整齐划一的“安全托付,使命必达!”更是声震屋瓦,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陈啸天站在厅堂门口,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恍如隔世。他背在身后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年迈,而是因激动。他仿佛看到了“镇远”祖业在他手中焕发新生的希望。他甚至开始主动过问那些他曾经嗤之以鼻的“表格”,偶尔还会对路线规划提出一些基于老经验的宝贵补充。
口碑的力量,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转介绍”。
这一日,一位面生的瓷器店老板带着几箱易碎的精品瓷器上门,指名要找之前为济世堂走镖的陈远镖头。
“是‘客似云来’酒楼的掌柜推荐的。”瓷器店老板解释道,“他说你们连汤汁都不洒的酱油坛子都能安然送达,我这瓷器,交给你们,我放心!”
原来,开业免费三单中,那趟送往“客似云来”酒楼的酱油镖,在交付时,镖师严格按照流程,请酒楼伙计一坛坛查验,确认毫无渗漏才完成交接。这细致的作风给酒楼掌柜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才有了这次的推荐。
另一天,一位经营茶叶生意的福建客商慕名而来,他需要将一批新茶紧急送往邻省。他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同乡会里的另外两位茶商。
“刘老板(济世堂刘大夫)是我们同乡会的老会长,他说你们靠谱,那定然是没错的!”福建客商操着浓重的口音,爽快地下了一笔大单,“这是定金!只要这趟走得顺,往后我们商会所有的茶叶外运,都包给你们‘安全达’!”
这种基于熟人关系和信誉背书的“转介绍”,其订单质量和客户忠诚度远超普通散客。一条隐形的信任链条,正在青州城的商业网络中悄然编织,而“安全达”,正处于这链条的核心节点。
业务量的稳步提升,带来了最直接的回报——银子。
林可和杨华与陈啸天、陈远商议后,推行了新的激励制度。将每单生意的利润,拿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奖金,直接与负责该单的镖师团队挂钩。同时,设立了“月度服务之星”和“安全镖师”等荣誉,给予额外奖励。
当第一批沉甸甸的赏银发到镖师们手中时,整个镖局的士气达到了顶峰。
“娘的!跟着林先生和杨姑娘干,有奔头!”赵铁柱掂量着手中的银子,咧开大嘴笑得合不拢。他如今已是接待客户的一把好手,那憨厚中带着认真的态度,很受中小商户的欢迎。
就连最初抵触最强烈的张猛,看着手下兄弟们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私下里对陈啸天感慨:“总镖头,以前是俺老张眼皮子浅了。这新规矩……是真能带着兄弟们吃饱饭,吃好饭!”
业务的增长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接待人手不足,单据填写偶尔会出现积压。林可和杨华及时调整,从趟子手中挑选机灵的进行培训,补充接待力量;同时优化了部分单据的填写流程,提高了效率。
整个镖局,如同上了一层油的精密机器,在忙碌中不断自我调整、优化,运转得越发顺畅高效。
然而,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之中,阴影始终未曾远离。
这一日,杨华在核对账目时,敏锐地发现了一丝异常。一连几天,都有一个不同的陌生人,以咨询运价为名来到镖局,问得颇为详细,尤其是关于“速达件”的运输路线和人员配置,但对价格却并不敏感,问完便走,并未下单。
“林可,你觉得这些人……”杨华蹙眉,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林可。
林可眼神一凛:“探子。威扬镖局的。”
他走到窗边,看着街对面那家始终大门紧闭的威扬镖局分号,冷笑道:“我们这里热火朝天,他们却安静得像座坟。事出反常必有妖。赵虎那个睚眦必报的家伙,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壮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