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在校园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长青站在约定的地点,略微整理了一下因骑车而略显凌乱的衣领。他的心情平静中带着一丝审慎,不像一个寻求合作的高中生,更像一位即将审视潜在合作伙伴的创业者。
他面前这栋略显老旧的建筑,是本市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中心。通过学校计算机老师的引荐,他今天要见的,是计算机系几个以技术扎实和富有热情闻名的大二、大三学生。对于林长青而言,这是他迈出团队组建的第一步,意义重大。
他没有选择单干。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尤其是在需要具体技术实现的领域。他脑海中有蓝图,有方向,甚至有许多超越时代的细节设计,但他无法独自将其转化为代码和可运行的程序。他需要“手”,需要能将他的思想落地的“工程师”。
这几个大学生,技术基础不错,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又有通过接私活积累经验和赚取外快的意愿,是目前阶段比较理想的选择。林长青并不指望他们能理解自己全部的野心,他需要的,是他们具备实现《星尘物语》基础框架和功能的能力。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计算机中心大楼。楼道里略显昏暗,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尘埃和机器散热的气味。按照地址,他找到了一间小型会议室。
推开门,里面已经坐了三个年轻人。看到他进来,三人都愣了一下,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诧异的神色。引荐的老师只说了有个“附中的学弟”有个项目想聊聊,但他们显然没料到,这个“学弟”看起来如此年轻,气质还这般沉稳。
“各位师兄好,我是林长青。”林长青率先开口,语气不卑不亢,带着符合年龄的礼貌,却又没有丝毫怯场。他走到空着的位置前,从容地坐下,将随身携带的书包放在一旁。
“你好,我是赵伟,大三。”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最为沉稳的男生率先反应过来,开口介绍,另外两人也分别报了名字,一个叫孙伟,一个叫李哲。
简单的寒暄后,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几个大学生互相交换着眼神,显然对于和一个高中生“谈项目”这件事,还处在适应和怀疑的阶段。
林长青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并不意外。他没有急于解释,而是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拿出了那份精心准备的《星尘物语·项目策划草案》。
厚厚的笔记本被推到桌子中央。那工整的字迹,清晰的图表,以及用不同颜色荧光笔标注出的重点,立刻吸引了赵伟三人的目光。
“这是我构思的一个网页游戏策划草案,想请几位师兄看看,评估一下技术实现的可行性。”林长青的声音平稳,打开了笔记本。
赵伟扶了扶眼镜,率先拿起笔记本,孙伟和李哲也好奇地凑了过来。起初,他们的表情还带着些漫不经心,但随着一页页翻下去,他们的神色逐渐变了。
惊讶,疑惑,然后是越来越浓的震惊和专注。
这份策划案太详细了,太专业了!从游戏概述、核心玩法、数值体系到美术风格建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尤其是对“好友互动”系统的设计,那种基于异步交互(比如你上线时可以看到好友之前的状态并进行操作)带来的社交乐趣和粘性,思路极其新颖,他们从未在国内甚至国外的游戏中见过类似的设计。
这根本不像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来的东西!甚至比他们接触过的一些商业策划案还要完整和具有前瞻性。
“这……这都是你写的?”李哲性格最外向,忍不住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看着林长青,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是的。”林长青坦然承认,目光扫过三人,“核心玩法的部分,我认为关键在于服务器端的数据处理和交互逻辑,以及前端页面的流畅性。美术资源我们可以采用简约风格,降低初期成本。”
他没有谈论空泛的梦想,而是直接切入技术实现的关键点。这番话,彻底打消了赵伟三人最后一点轻视。
赵伟深吸一口气,指着策划案中关于“作物生长异步计时”和“好友资源收集”的规则细节,神情变得无比认真:“这个设计很巧妙,能极大减少服务器实时运算的压力,但对数据一致性和防作弊的要求很高。还有这个‘有限度资源收集’的平衡性,需要很精细的数值控制……”
他开始就技术细节提出疑问,孙伟和李哲也不时插话,讨论起可能用到的数据库结构、前端框架选择以及潜在的难点。
林长青从容应对。他虽然不懂具体的编程语法,但他对游戏运行的本质逻辑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他能清晰地阐述每个功能需要达到的效果,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他期望的解决方案方向。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和对产品逻辑的精准把握,再次让三位“技术精英”感到折服。
他们发现,这个年轻的学弟,不是在异想天开,他提出的每一个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甚至考虑到了运营和维护的便利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