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关键的“助攻”
市里推动的“旅游+”产业融合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协调其中的旅游基础设施专项。林风作为处里对接人,频繁与各承建单位沟通,工作压力骤增。
周三下午,林风正在整理项目进度报告,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您好,是林风同志吗?我是关键,春华旅游公司的负责人。”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爽朗的男声,“我们公司中标了旅游服务中心的项目,有些审批流程想向您请教。”
林风记起这个项目,春华旅游是本地新兴的旅游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业内口碑不错。
“关键总您好,叫我小林就好。有什么问题您说。”
关键在电话里简单说明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几个审批卡点,约林风第二天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林风向赵雅雯汇报了这个情况。
“春华旅游我听过,”赵雅雯从文件中抬起头,“老板关键是个年轻人,创业才五年,但做事很踏实。这个项目你多关注,但要把握好分寸。”
第二天上午,关键准时来到林风办公室。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休闲西装,笑容阳光,举手投足间透着商人的干练。
“林科长,久仰大名。”关键热情地握手,“早就听说赵处长手下有位得力干将,今天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林风谦虚地笑笑:“关键总过奖了。我还不是科长,就是办事员,咱们直接说正事吧?”
关键笑着说:“早晚的事,哈哈哈”,随后拿出项目资料,详细说明了审批流程中遇到的困难。林风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并非无法解决,只是常规流程耗时较长。
“我理解您的难处,”林风谨慎地说,“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我们可以加快流程。有些材料可以并行报送,不需要按顺序等。”
关键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就需要这样专业的指导。”
两人相谈甚欢,关键对政策理解之深让林风惊讶,而林风的专业和务实也给关键留下深刻印象。
“林科…啊,林同志,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便饭,详细聊聊项目。”关键真诚邀请。
林风本想拒绝,但想到赵雅雯说的“多关注”,便答应了。
晚餐选在一家安静的私房菜馆。关键很会调节气氛,不仅聊项目,还分享了创业经历。
“我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旅游,从带团做起,慢慢有了自己的公司。”关键给林风倒茶,“说实话,跟政府打交道最头疼的就是流程,能遇到您这样懂业务又愿意帮忙的干部,真是我们的幸运。”
林风被他的真诚打动,也敞开心扉:“其实政府工作也在改革,我们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两人越聊越投机,发现彼此年龄相仿,理念相近。关键豪爽健谈,林风稳重内敛,性格互补却意外地合拍。
“说真的,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关键举杯,“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项目在关键和林风的配合下顺利推进。关键的公司专业高效,林风的协调精准到位,项目进度比预期快了近一个月。赵雅雯在处务会上特别表扬了这个项目的推进效率。
一个月后,林风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负责协调的一个重点项目需要其他三个部门会签文件,但其中一个部门的经办人出差,文件被压着无法流转。按常规流程,至少要等一周,但项目工期紧迫。
林风正发愁时,关键来电话聊项目进展,听出他语气不对,便追问原因。
“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个会签卡住了。”林风轻描淡写。
关键却上了心:“哪个部门?我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林风本不想说,但在关键的坚持下,还是简单说明了情况。
“这个好办,”关键爽快地说,“我认识那个部门的办公室主任,我帮你问问。”
令林风惊讶的是,关键一个电话就打听到了具体情况:不是经办人出差,而是处里内部有些不同意见,故意压着文件。
“这样,我约那个部门的几个朋友吃饭,你也来,大家认识一下,沟通起来就方便了。”关键提议。
林风有些犹豫:“这合适吗?”
“放心,就是普通的工作交流,不涉及任何违规操作。”关键保证。
饭局上,关键巧妙地将林风介绍给那几个部门的朋友。大家年龄相仿,聊起工作发现很多共同话题,之前的误会很快化解。第二天,压着的文件就顺利流转了。
事后,林风向关键道谢。
“谢什么,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关键拍拍他肩膀,“不过说真的,你们体制内有些流程确实该改改了,太影响效率。”
林风苦笑:“改革需要过程。”
“我明白,”关键理解地点头,“所以更需要我们这样的沟通桥梁。”
这件事让林风对关键刮目相看。他不仅商业嗅觉敏锐,处理人际关系也很有方法,而且做事有底线,不触碰红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