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闷头喝酒:“我知道。”
“那咱们怎么办?真按她说的改?”
我放下酒杯,眼神坚定:“改,当然要改。不过怎么改,得咱们说了算。”
王明阳一脸懵:“什么意思?”
我露出神秘的微笑:“你听说过‘阳奉阴违’吗?”
第二天,创新中心全面“落实”杨顾问的指示。
咖啡机换成了速溶咖啡——但我在抽屉里藏了台小型咖啡机,美其名曰“客户专用”。
绿植撤掉了一半——但我让每人都在桌上放了盆多肉,说是“防辐射”。
至于996工作制?我直接宣布:“为了贯彻杨顾问的效率理念,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完成当天任务,随时可以下班。”
杨雨薇来视察时,看着井然有序的办公室,满意地点点头:“陆总监执行得很到位嘛。”
我谦虚地笑:“都是杨顾问指导有方。”
等她一走,办公室里立刻恢复原样。该喝咖啡喝咖啡,该摸鱼摸鱼,只是大家都默契地把“摸鱼”活动改成了看书、学习之类的,看起来特别积极向上。
这招效果出奇的好。杨雨薇看我们表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挑不出毛病,反而更加重视我们了,天天拉着我开小会。
“陆总监,我观察了你很久,发现你是个可造之材。”某次开会时,她突然说,“就是太散漫了。这样吧,从今天起,你每天给我写一份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小时的工作内容。”
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hourly report?这玩意我上辈子就深受其害,没想到重活一世还要遭这个罪。
回到办公室,我对着电脑生无可恋。小林凑过来:“陆哥,又咋了?”
我把事情一说,他眼睛瞪得溜圆:“每小时写一次?那还干不干活了?”
我长叹一声:“这就是人家的管理艺术啊。”
抱怨归抱怨,报告还得写。第一天,我老老实实地记录:
9:00-10:00 查阅邮件
10:00-11:00 部门例会
11:00-12:00 审阅方案
...
杨雨薇的批复很快就来了:“时间安排不够紧凑,中间有太多空隙。建议精确到每十五分钟。”
我:“...”
第二天,我开始了行为艺术:
9:00-9:15 深呼吸,进入工作状态
9:15-9:30 泡咖啡,激发工作灵感
9:30-9:45 整理桌面,营造工作氛围
...
杨雨薇的批复:“很有创意,但不够专业。”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就是存心找茬。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周五下午,我因为前晚熬夜赶工,趴在桌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给我盖了件衣服,醒来发现是杨雨薇。
我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去:“杨、杨顾问...”
她面无表情:“陆总监,虽然我不赞成在上班时间睡觉,但你看起来确实很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我受宠若惊:“谢谢杨顾问...”
“不用谢,”她看了眼手表,“你睡了二十三分钟,记得在工作日志里补上。”
我:“...”
不过从那以后,她对我似乎宽容了一些。虽然还是要求严格,但至少不再鸡蛋里挑骨头。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她打电话,语气特别温柔:“宝贝乖,妈妈周末就回去陪你...作业写完了吗?钢琴练了吗?”
挂掉电话,她看见我,立刻恢复冷面:“陆总监,有事?”
我摸摸鼻子:“那个...杨顾问要是想接孩子来公司,我们这有员工休息室...”
她愣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板起脸:“不用了,私事不能影响工作。”
后来我从总部那边打听到,杨雨薇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为了工作,她不得不把孩子寄养在父母家,只有周末才能见面。
知道这件事后,我突然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拼了。职场对女性本来就不公平,更何况是单亲妈妈。
周一早上,我特意带了自己做的便当,趁她不在时放在她桌上,附了张纸条:“给小朋友的,放心,没放辣椒。”
她回来看到后,什么也没说,但下午给我批方案时,罕见地没有挑刺。
渐渐地,我们找到了一种奇妙的相处模式。她继续严格要求,我继续阳奉阴违,但彼此心照不宣。
直到某天,总部突然要来抽查。
那天杨雨薇正好外出开会,我接到通知时已经来不及准备了。看着办公室里嘻嘻哈哈的同事,还有那台明目张胆放在桌上的咖啡机,我心想这下完了。
检查组的人进来时,我们正在开茶话会——美其名曰“头脑风暴”。
带队的居然是张董。老爷子扫视一圈,笑眯眯地说:“小陆啊,日子过得挺滋润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