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体育馆高窗,斜斜地洒在光洁的木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空气里弥漫着汗水、橡胶和消毒水混合的熟悉气味,训练中的呼喊声和排球撞击声此起彼伏,构成乌野排球部日常的背景音。
星野晴站在场边记录台旁,目光如同精准的雷达,扫视着球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她的数据板上已经记录了大半页,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留下一个个代表跑动距离、触球次数、成功率的数字和符号。她的视线最终停留在网前那个高大的身影上——月岛萤。
月岛萤,乌野排球部的新生副攻手。他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身高,身形颀长,留着利落的金色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带着一种近乎冷漠的疏离和审视。此刻,他正站在网前,进行着单人拦网练习。他的动作并不像日向那样充满爆发力,也不像影山那样凌厉逼人,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和……计算感?
晴的目光变得格外专注。她观察着月岛每一次拦网的时机选择。他很少盲目起跳,更多时候是冷静地观察着对面攻手的助跑路线、起跳高度和挥臂角度。他的起跳往往恰到好处,既不会过早暴露意图,也不会过晚失去高度。他的手臂伸展充分,指尖几乎能触碰到球网上沿,巨大的手掌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对方可能的进攻路线。
“啪!”又一次,月岛精准地判断了对面东峰旭的扣球线路,指尖轻轻一蹭,将原本势大力沉的扣球挡了回去,形成一次漂亮的拦回。
“Nice block!月岛!”场边响起喝彩。
月岛落地,面无表情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他瞥了一眼场边为他叫好的队员,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其细微的、带着嘲讽意味的弧度,仿佛在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晴的笔尖在数据板上快速记录:【拦网预判:A(优秀),起跳时机:A(优秀),有效触球率:85%↑】。她的眉头微微蹙起。月岛的拦网技术确实出色,尤其是那种近乎本能的预判能力,简直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但晴总觉得,他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似乎总是在“够用”的范围内行动,缺乏那种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压迫感。
训练间隙,队员们短暂休息。晴拿着数据板,走到正在场边喝水、用毛巾擦拭眼镜的月岛萤面前。
“月岛同学,”晴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关于你的拦网,我根据之前的训练数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想和你讨论一下。”
月岛擦拭眼镜的动作顿了一下。他慢条斯理地将眼镜重新架回鼻梁上,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审视和……玩味?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晴,目光在她手中的数据板上停留片刻,嘴角那抹惯有的嘲讽弧度加深了。
“数学模型?”月岛的声音带着特有的、拖长的腔调,听起来懒洋洋的,却字字带刺,“哦?我们‘无所不能’的数据经理小姐,这是打算用方程式来解析我的拦网了?”他刻意加重了“无所不能”几个字。
晴仿佛没听出他话里的讽刺,依旧平静地翻开数据板,指着上面一张绘制着坐标轴和曲线的图表:“是的。横轴代表攻手起跳后到挥臂击球的时间间隔,纵轴代表你成功封堵或有效触球的概率。根据过去两周的训练数据,我拟合出了这条曲线。”
图表上,一条蓝色的曲线清晰可见。它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一条在某个特定Δt区间内陡然上升的S型曲线。
“你看,”晴的指尖点在曲线陡升的起始点,“当攻手从起跳点到挥臂击球的时间间隔Δt小于0.3秒时,你的成功拦截概率低于40%。但当Δt大于0.3秒,小于0.5秒时,你的成功概率会急剧攀升至75%以上。而当Δt大于0.5秒后,概率虽然继续上升,但增幅明显放缓。”
她抬起头,看向月岛:“这意味着,对你而言,最关键的预判窗口,是攻手起跳后0.3秒到0.5秒这个极其短暂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你捕捉攻手意图、判断挥臂方向的能力是最强的。而在此之前或之后,你的成功率都会显着下降。”
晴顿了顿,继续说道:“所以,我建议你在实战中,可以尝试将注意力更加聚焦于攻手起跳后的这0.2秒黄金窗口。通过更精准地捕捉他们在这个瞬间的细微动作变化——比如肩部的转动角度、眼神的落点、甚至呼吸的节奏——来进一步提升你的拦网效率和压迫性。尤其是在面对像牛岛若利那种起跳滞空时间长、挥臂动作隐蔽性强的攻手时,这个时间窗口的把握至关重要。”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数据支撑有力,指向性明确。
然而,月岛听完,却只是发出一声极轻的嗤笑。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像在看一个试图用尺子丈量人心的天真孩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