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带着晚秋的凉意,吹拂着张明略显单薄的外套。他站在新开通的跨江大桥人行道上,凭栏远眺。夕阳的余晖将江面染成一片流动的碎金,对岸老城区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宁静而安详。那座承载了无数秘密与生死的老码头,已在半年前的“港口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工程”中被彻底拆除,原址上正在兴建新的滨江公园。327号台阶,连同其下方那个惊世骇俗的深渊入口,已被万吨混凝土永久封存在了地底深处。
表面上看,一切尘埃落定。
“鼎盛集团特大案件”作为典型被写入反腐教材,郑XX、赵德胜等人的名字成为警示后人的符号。林雨因功勋卓着,调任新成立的“涉外经济风险调查局”某处处长,肩上的担子更重,行踪也更加隐秘。孙茜在严格的心理干预和身份保护下,以优异的成绩被临州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破格录取为直博生,研究方向是“特定海域地质异常与古环境变迁关联性研究”,导师正是当年提供关键线索的李教授。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常的学术选题背后,连接着怎样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真相。
张明自己,则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和机构的邀约,在老领导的安排下,转入省社科院下属一个名为“社会发展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的清水衙门,挂了个研究员的闲职。外人看来,他是激流勇退,养伤沉淀。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份看似清闲的工作,是他选择的新战场——一个拥有更高权限接触特定档案、更自由安排时间、也更便于隐蔽行事的身份掩护。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加密U盘。这是三天前,老陈通过绝对安全的渠道交给他的,里面是“深蓝后续”小组第一阶段的研究摘要,以及……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观察日志”。
--- 加密文件 ZM-OBS-01 摘要 ---
主题:目标区域(原Ω区上方海域)持续监测报告
时间:事件后 6 个月
内容:
地质活动: 目标区域地壳微震频率及强度处于历史低位,较事件前下降97.3%。海底沉积物样本分析显示,特定生物标志物浓度呈指数级衰减,目前已接近背景噪音水平。
能量辐射: 宽频段能量监测未发现异常峰值。此前探测到的特殊生物能量残留信号已无法追踪。
生物群落: 周边海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恢复正常,此前观测到的部分深海物种异常洄游现象消失。
异常点: 在三次周期性海底声呐扫描中,均于原327台阶正下方约1500米深处,捕捉到一处极其微弱、但具有高度规律性的低频声波信号。信号周期稳定,强度无变化,似某种……“心跳”?暂无法解析其来源及意义。建议持续关注。
结论: 目标区域表面已恢复正常。“它”处于深度休眠状态,迹象明显。但“心跳”信号的存在,表明休眠并非“死亡”,系统仍在最低能耗下运行。潜在风险等级:未知(待评估)。
--- 文件结束 ---
“心跳……”张明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凉的栏杆。这微弱的脉动,是沉睡巨兽的呼吸,还是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系统自检?是暂时的宁静,还是风暴前最后的蛰伏?
这半年来,他表面上过着规律而平静的生活:上班、看书、偶尔与林雨或孙茜秘密碰头。但暗地里,他利用一切资源,像猎犬一样搜寻着一切与“信天翁”、“深蓝通道”、乃至更早的“海星社”相关的蛛丝马迹。他梳理旧档案,走访退休人员,甚至通过特殊渠道查询境外数据库。线索支离破碎,但他隐约感觉到,水面之下,暗流并未停息。
“叮——”加密手机震动,一条来自“渔夫”(老陈的代号)的简短信息:“风平浪静,但东南方有乌云聚集。晚八点,老地方喝茶。”
张明眼神一凝。老地方,是城南一家他们偶尔使用的安全屋。“乌云聚集”,是老陈约定的暗号,意味着有值得关注的新动向,通常与境外或某些隐秘势力的异常活动有关。
他收起手机,最后看了一眼正在沉入地平线的夕阳,转身融入桥上下班的人流。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繁华的轮廓。这万家灯火的安宁之下,有多少双眼睛在黑暗中窥伺?又有多少未知的阴影在悄然蔓延?
**---
晚上八点,安全屋。
老陈看起来比半年前苍老了一些,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给张明倒了杯浓茶,开门见山:“两件事。第一,国际刑警那边传来消息,沉寂了半年的‘信天翁’,最近似乎有重新活动的迹象。不是明面上的,是资金流动。有几个之前被冻结的离岸账户,最近有零星的小额资金异动,收款方指向东南亚的几个空壳公司,用途不明,但操作手法很专业,在洗钱。”
“他们在试探?还是准备重启?”张明皱眉。维克多死了,Ω区入口被封,核心秘密暴露(尽管被严格保密),“信天翁”竟然还敢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