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清晨的皖北田埂上,露水珠还挂在麦苗尖上,泛着清冽的光。
苏家村和李家庄交界的五十亩试种田里,已经聚了二十多个农户,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拎着水桶,脸上带着几分新奇,又藏着几分戒备。
林舟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口卷到胳膊肘,手里捧着一摞打印好的技术要点,站在田埂中央,声音洪亮:“乡亲们,今天咱们的试种试点正式启动!这些苹果苗是苏家村抗灾示范基地培育的优良品种,耐旱耐涝,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甜,销路肯定不愁!”
“林干部,话可不能说得太满啊!”一个粗嗓门突然打断他,说话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穿着一件灰扑扑的夹克,正是李家庄的小组长李大山,“这苗看着细胳膊细腿的,能结出你说的好果子?别是苏家村自己种剩下的次品,拿来糊弄我们李家庄人吧!”
周围的李家庄农户立刻窃窃私语起来。
“大山哥说得对,这苗看着确实不壮实。”
“万一种下去活不了,岂不是耽误我们一季收成?”
“苏家村自己的果园长得好,说不定是他们土地肥,我们这儿可不一定。”
林舟早有准备,脸上没露丝毫慌乱,走到李大山身边,拿起一棵苹果苗递给他:“李大哥,你仔细看看这苗的根系,须根发达,芽眼饱满,都是精心挑选的一级苗,绝对不是次品。苏家村的果园能高产,除了土地,更关键是技术,接下来我和苏晓老师会全程指导,保证大家种得会、长得好。”
苏晓站在一旁,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裙摆沾了点泥土,手里拿着几包育苗肥,笑着说:“乡亲们,这些苹果苗我爸也参与培育了,他种了一辈子果树,眼光错不了。后续的浇水、施肥、剪枝,我们都会手把手教,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们,保证随叫随到。”
李大山接过苹果苗,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还是撇了撇嘴:“苗好不好,得种下去才知道。可你们这技术,靠谱吗?我听人说,苏家村的技术都是自己摸索的,没经过大世面,别到时候把我们的地给种荒了。”
“李大哥,说话得讲证据。”林舟的语气沉了沉,“苏家村的苹果去年在电商平台卖得脱销,还拿到了县农业局的优质农产品认证,这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如果技术不靠谱,能有这些吗?”
“那可不一定!”李大山梗着脖子,“说不定是你们运气好,或者有关系打通了销路。我们李家庄的地金贵,可不能拿来给你们当试验田!”
旁边几个原本就犹豫的农户被他这么一说,更动摇了。李家庄的张婶搓着手说:“林干部,要不我们再等等?等苏家村的果子再收一季,我们看看情况再说?”
“张婶,农时不等人啊!”苏晓急了,“现在种下去,正好赶上春梢生长,要是错过了,今年就结不了果了。我们都是为了大家好,怎么会拿种地的事开玩笑?”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真心为我们好?”李大山冷笑一声,“我听说,这联合合作社是林干部你牵头搞的,搞成了对你的政绩有好处,我们可不想为你的政绩买单!”
这话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瞬间激起了涟漪。李家庄的农户大多抱着“观望”心态,被李大山这么一挑,质疑声越来越大。
林舟皱起眉头,他看得出来,李大山是故意找茬。
他想起之前李曼找他时说的“协作就是费力不讨好”,心里隐约猜到这背后可能有她的影子,但他没有点破,只是耐心解释:“乡亲们,我搞联合合作社,不是为了什么政绩,而是真心想让大家多赚钱。苏家村的苹果再好,规模小,议价权低,收购商压价压得厉害。联合起来,我们能共享冷库、共享销售渠道,还能打造区域品牌,到时候收购商得抢着来收,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说得比唱得好听!”李大山不依不饶,“利益分配方案说得好好的,收成后按比例分成,可到时候你们苏家村会不会耍花样?把好果子挑走,给我们剩下的?”
“绝对不会!”林舟斩钉截铁,“利益分配方案是两村村民代表一起商议通过的,收成后会邀请两村的老干部、老党员一起监督采摘、分拣、称重,全程公开透明,谁也别想耍花样!”
他转头看向周围的农户,语气诚恳:“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心里有顾虑,毕竟两村之前有过节。但冤家宜解不宜结,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应该抱团发展,一起赚钱。今天来的都是愿意尝试的乡亲,我林舟在这里保证,只要大家按照技术要求种,年底收成如果低于往年种粮食的收入,差额我个人来补!”
这话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了。农户们面面相觑,林舟的承诺太实在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干部竟然这么敢担责。
苏晓也跟着说:“乡亲们,林舟从来不说空话。去年抗灾,他自己垫钱给我们买农药、买沙袋,从来没提过要回报。他是真心想帮我们,大家就信他一次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