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打草惊蛇,示意石头原地潜伏,自己则利用地形,悄无声息地向后撤退,以最快速度返回营地报信。
当栓子气喘吁吁,将情况报告给叶青时,叶青正在沙盘前推演着什么。她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确定不是我们的人?”她问。
“确定!我们的外围哨位不在那个方向。而且,他们的样子……不像真正的山民。”栓子肯定地说。
叶青立刻起身,虽然右腿依旧僵硬,但动作却异常迅速。她找到赵旭日和周瑶,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
“鬼子便衣?”赵旭日脸色一沉。
“可能性极大。”叶青点头,“他们摸到了溪流边,距离营地直线距离已经不足十里。这说明,我们的位置有暴露的风险。”
“干掉他们?”陈勇在一旁摩拳擦掌。
“不。”叶青摇头,“杀了这两个,还会再来更多。他们会意识到找对了方向。”
“你的意思?”周瑶看向她。
“让他们‘顺利’完成侦察。”叶青走到粗糙的营地布局图前,“但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迅速成型。她要利用这两个探子,给日军传递一份精心准备的“假情报”。
“栓子,你立刻返回,和石头一起,远远吊住他们,摸清他们的来回路线和可能的接应点。注意,绝对不能被发觉。”
“是!”栓子领命,转身再次没入山林。
“团长,政委,我们需要立刻调整营地外围的布防,制造出兵力薄弱、防御松懈的假象。同时,选择合适地点,设置一个‘假营地’,留下明显的生活痕迹,但要巧妙地将真正营地的核心区域隐藏起来……”
叶青快速下达着指令,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赵旭日和周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赞许。眼前的叶青,虽然身体尚未痊愈,但那个运筹帷幄、冷静如冰的“暗刃”指挥官,正在迅速回归。
抗日团,为叶青的归来,和她磨砺出的新“耳目”,开始以一种更加隐蔽、更加致命的方式,重新运转起来。山林深处,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转换。而真正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叶青的计划迅速得到赵旭日和周瑶的支持。整个抗日团如同一架被悄然拨动的精密器械,开始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一部分战士在叶青的指导下,于真正营地东南方约三里外的一处山谷,精心布置了一个“假营地”。他们搬运来废弃的锅灶,撒上些许真正营地收集来的炭灰,故意留下杂乱但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脚印,甚至悬挂了几件破旧的衣衫在背风的树枝上。一切都模拟出一个小股部队仓促驻扎、疏于防范的景象。
与此同时,真正营地外围的明哨被部分撤回,暗哨则增加了密度,但潜伏得更为隐蔽。所有人员被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炊烟也改为在特定时段、利用山势和植被掩护分散升起,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栓子和石头如同两道幽灵,远远缀着那两个日军便衣侦察兵。他们严格遵守叶青“宁丢勿醒”的原则,利用地形和植被完美地隐匿着自身。他们观察到这两个“山民”果然对那条溪流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仔细测量了水深和流速,并在沿途几个关键制高点做了长时间的停留和素描。
“他们在画地图。”栓子趴在岩石后,压低声音对石头说,眼神锐利。
两个日军探子在山里转悠了大半天,最终朝着假营地所在的大致方向摸索过去。栓子立刻派石头抄近路提前返回报信。
得到消息的叶青,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鱼,快要咬钩了。
她亲自带着两名经过严格训练的新侦察员,提前埋伏在假营地外围一处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密林中。她需要亲眼确认日军的反应,评估自己这番布置的效果。
果然,傍晚时分,那两个便衣侦察兵小心翼翼地摸到了假营地边缘。他们隐藏在树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许久,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那些刻意布置的痕迹,在他们眼中,无疑证实了抵抗力量的存在以及其“虚弱”的状态。
他们没有过多停留,记录下大致方位和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大多是叶青想让他们看到的),便迅速沿着来路撤退,显然是要回去报信。
叶青默默注视着他们消失在山林深处,眼中没有任何波澜。她知道,第一步成功了。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日军不会仅凭两个侦察兵的报告就大举出动,他们必然会有后续的验证,甚至可能是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
“告诉团长和政委,鱼已嗅到饵料。按第二方案准备。”叶青对身边的侦察员低声吩咐。
……
小林少佐在指挥部里,仔细听着两名便衣侦察兵的汇报,看着他们粗糙但关键的地形草图,以及那个疑似营地位置的标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