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是抗日团的残部?”小林追问。
“嗨!营地规模不大,估计不超过百人,警戒松懈,生活痕迹明显,应该在此驻扎已有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有少量人员活动,装备似乎也很简陋。”一名侦察兵肯定地回答。
小林沉吟片刻。百人的残部,躲在黑云岭深处,这符合他对游击队现状的推测。那个女指挥官可能生还的传闻,让他对这股残部更感兴趣。若能将其歼灭,尤其是活捉或确认击毙那个名声在外的女人,无疑是大功一件。
但他生性谨慎,没有立刻调动大队人马。
“命令第一小队,配属两挺轻机枪,明天拂晓前出发,由向导带领,对这个疑似营地进行一次突袭试探。若抵抗微弱,则一举歼灭;若遭遇强力抵抗,立即撤回,查明其真实兵力部署!”小林下达了命令。他要投石问路。
……
抗日团真正营地,气氛凝重而有序。所有战士都已进入临战状态,但表面上依旧维持着“松懈”的假象。赵旭日和周瑶坐镇核心,负责全局指挥和预备队的调动。而前线的指挥权,则全权交给了叶青。没有人对此有异议,在这种需要极致耐心和精准判断的诱敌与反制战斗中,她是无可争议的最佳人选。
叶青将有限的兵力,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由陈勇带领,埋伏在假营地周围,任务是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给予迎头痛击,但必须控制火力强度,制造出“顽强但力不从心”的假象。
第二部分是栓子等几名新培训的侦察员,分散在日军可能的来路和退路上,负责监视、传递消息,并在必要时进行骚扰、迟滞敌军。
第三部分则是真正的精锐,由叶青亲自掌握,作为决定性的反击力量,隐藏在一处更靠近真正营地的险要地段,准备在日军被假象迷惑、企图扩大战果或慌乱撤退时,给予致命一击。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杀局,每一步都建立在精准预判和心理博弈之上。
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日军第一小队在小林少佐的命令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黑云岭。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侦察好的路线,直扑假营地所在的山谷。
山林寂静,只有脚步声和偶尔的虫鸣。带队的日军小队长西谷曹长心中有些轻视,认为剿灭这股不足百人的残兵是手到擒来的功劳。
当他们接近山谷,看到远处影影绰绰的“营地”轮廓,以及似乎毫无戒备的状态时,西谷更是确信无疑。他打了个手势,日军士兵立刻散开战斗队形,机枪手抢占侧翼的制高点,准备掩护步兵突击。
“攻击!”西谷一声令下。
日军士兵嚎叫着向假营地发起了冲锋。枪声瞬间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埋伏在周围的陈勇部立刻开火还击。他们的射击听起来激烈,但刻意避开了日军要害,子弹大多打在掩体前或空地上,造成声势却不造成大量杀伤。几名战士按照计划,故意做出慌乱后撤的姿态。
西谷见状,心中大定,命令部队加大攻击力度。日军士兵见“敌人”抵抗“微弱”,士气大振,更加凶猛地向前压去。
就在日军大部分兵力深入山谷,注意力完全被陈勇部吸引的时候,叶青动了。
她如同蛰伏已久的母豹,带着她亲自挑选的二十余名精锐战士,从日军侧后方一处极其隐蔽的山坳里猛然杀出。他们的动作迅捷无声,如同鬼魅般切入了日军暴露的侧翼和后方。
“打!”叶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杀意。
刹那间,精准而致命的火力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倾泻而下。日军刚刚还在兴奋地向前冲锋,根本没料到侧后会冒出如此凶悍的敌人。机枪手还没来得及调转枪口,就被几发精准的点射击毙。队伍后方的掷弹筒兵也在一片混乱中被打倒。
西谷曹长被打懵了,他意识到中计了!“撤退!快撤退!”他声嘶力竭地吼道。
但为时已晚。陈勇部见叶青得手,立刻转守为攻,死死咬住了企图后撤的日军前锋。而栓子等人则在日军预设的退路上布下了诡雷和冷枪,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混乱和恐慌。
山谷变成了死亡陷阱。日军第一小队被分割、包围,在抗日团前后夹击下,死伤惨重。西谷曹长在试图组织抵抗时,被叶青一枪击中胸口,当场毙命。
战斗很快结束。除了极少数日军士兵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侥幸逃脱外,大部分日军被歼灭。抗日团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黑云岭蛰伏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
战士们兴奋地打扫着战场,收集武器弹药和有用的物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看向叶青的目光充满了由衷的敬佩。是她的归来,她的谋划,她的训练,才有了今天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
赵旭日和周瑶来到战场,看着正在检查日军尸体、搜寻有价值文件的叶青。她站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山谷中,身形依旧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冷冽的光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