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去了,服务站的人没有如约出现。
江季黎站在了望台上,面无表情地观察着远方。
李薇不安地摆弄着医疗器材,终于忍不住开口:“他们是不是...不会来了?”
“可能性高达72%。”江季黎的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实验数据,“要么遇到了麻烦,要么选择了背叛。”
小林挣扎着从临时病床上坐起来:“也许他们只是需要更多时间...”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远方的天际线被浓密的乌云吞噬,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将至的沉重气息。
“强对流天气,”江季黎眯起眼睛观察云层,“预计一小时内会有一场大暴雨。李薇,协助我立即执行防水加固方案。”
她没有再提服务站的事情,仿佛那只是个小插曲。在末世中,失望是常态,生存才是永恒的主题。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仓库变成了忙碌的工坊。
江季黎指挥着李薇和小林(尽他所能)进行紧急防水作业:用仓库里的塑料布覆盖通风口,检查屋顶漏洞,清理排水沟,将重要物资转移到高处。
“为什么这么着急?”李薇一边费力地固定塑料布一边问,“只是场雨而已...”
“不只是雨,”江季黎正在组装一个奇怪的漏斗装置,“这是强对流暴雨,可能伴随冰雹和大风。更重要的是——”她停顿了一下,表情严肃,“雨水可能被污染。”
小林一惊:“污染?怎么会?”
“大气环流可能携带病毒颗粒或其它污染物。”江季黎指向远方仍然冒着黑烟的城市,“那些燃烧产生的化学物质会随雨水降落。我们不能冒险直接收集使用。”
第一滴雨点砸在屋顶时,所有应急措施刚好完成。
随即,暴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敲打着金属屋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很快,排水沟就涌出了浑浊的水流。
江季黎没有休息。
她穿上自制的简易雨衣——实际上是塑料布和胶带的杰作——冒着暴雨冲到室外,开始调整她预先布置的集水系统。
“她在干什么?”小林透过窗户看着在暴雨中忙碌的身影,难以置信地问。
李薇摇头:“她说要收集雨水,但又说雨水被污染了...”
半小时后,江季黎拖着几个装满雨水的大桶回到室内,全身湿透但眼神明亮。
她立即开始工作,将桶中的水倒入一个多层过滤装置——这几天她用沙砾、活性炭(从防火面具中取得)和布料自制的。
“帮我煮沸这些水。”她指挥李薇点燃一个小型燃气炉——燃料来自仓库里的丙烷罐。
水煮沸后,江季黎没有停止。她加入少量从实验室带出的化学试剂,仔细测量比例,然后进行蒸馏操作。
最终得到的清澈液体被小心地储存到干净的容器中。
“这样水就安全了吗?”李薇好奇地问。
“98.3%的纯净度,足以饮用和医疗使用。”江季黎检测着水的PH值,“但我更关心的是长期解决方案。”
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仓库周边已成了一片沼泽。
更糟糕的是,李薇在检查周边时发现了令人不安的迹象:围墙外出现了新的脚印,不是感染者的扭曲足迹,而是人类的鞋印,绕着仓库走了好几圈。
“有人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来侦察过。”李薇报告时声音紧张。
江季黎检查着脚印,表情凝重:“不是服务站那些人。这些鞋印更专业,靴底花纹一致,行动有目的性——有人在系统性地侦察我们。”
她立即加强安全措施,设置了更多预警装置,并修改了值班表,确保始终有人警戒。
下午,当积水稍退时,江季黎决定外出侦察。
她让李薇留守,自己全副武装地离开仓库,沿着脚印的方向追踪。
足迹通向一公里外的一处小型修车厂。江季黎隐蔽在树丛中观察了半小时,发现厂内有活动的迹象,但看不到具体人影。
她注意到厂房屋顶有一个自制了望台,门口设置了可移动路障——显然这里有一个组织更好的团体。
正当她准备悄悄撤退时,修车厂的门突然打开,一个男人冲了出来,身后跟着三个咆哮的感染者!男人手中只有一根铁棍,且战且退,明显处于下风。
江季黎瞬间计算形势:救援风险高,但若此人死亡,感染者可能会发现她的位置;而且,活人可能提供信息。
她果断行动,没有直接冲上前,而是绕到侧面,用弹弓向远处发射一个噪音制造器——用罐头和石子做的简单装置。
响声成功吸引了两名感染者的注意。
当剩余一名感染者继续追击男子时,江季黎从隐蔽处冲出,用强化钢管精准地刺入感染者眼眶,迅速结果了它。
男子震惊地看着突然出现的她,喘着粗气:“谢、谢谢!我以为死定了...”
“别说话,跟我来。”江季黎简短命令,同时警惕地观察四周。她领着男子沿预定撤退路线快速返回,途中巧妙避开可能的风险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