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的决定,让画室内的空气瞬间充满了猎杀前的紧张与寂静。放饵钓鱼,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旦被李峰识破,或者追踪程序被发现,不仅会打草惊蛇,还可能让对方将计就计,传递回错误信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份‘诱饵’,必须做得天衣无缝。”林逸看向沈雨涵,目光锐利,“架构图要足够逼真,核心逻辑要能经得起推敲,但关键参数和算法必须是我们设定的‘标记’。追踪程序要绝对隐蔽,寄生在正常数据流中,不能被常规安全扫描发现,并且要能穿透至少三层的网络跳板,锁定最终接收端。”
“明白!”沈雨涵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特有的光芒,“我会基于‘逸听2号’的成功架构进行深度魔改,虚拟出一套符合技术演进逻辑、又充满前瞻性的‘逸听3号’核心框架。追踪程序我会用底层驱动级代码编写,与系统日志绑定,除非进行芯片级的物理破解,否则极难察觉。”
“博文,柱子,”林逸又转向两位兄弟,“你们的任务是配合雨涵,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李峰可能接触到的环节,适当‘放松’监控,制造一些看似合理的系统维护窗口或权限漏洞,让他相信自己的试探成功了,系统并未对他产生怀疑。但要把握好度,不能太刻意。”
“放心,逸哥,演戏我们是专业的。”博文沉稳点头。赵德柱也摩拳擦掌:“就看这王八蛋什么时候上钩!”
韩雅在一旁补充道:“沈氏这边我会持续施压,让沈明辉感觉到来自内部的威胁在增大,或许能促使他更急切地想要获取逸文科技的核心情报,加大催促李峰的力度。”
计划已定,五人小组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高速运转。
沈雨涵带领最核心的技术小组,在完全物理隔离的环境下,开始精心编制那份足以以假乱真的“逸听3号核心架构图”和致命的追踪程序。每一个技术节点,都经过反复推敲,既展现了足够的技术前瞻性吸引对方,又确保了关键知识产权不会真正泄露。
博文和赵德柱则开始在日常管理中,进行微妙的调整。一次“意外”的服务器短暂维护,导致部分安全日志回滚;一次“疏忽”的权限审批,让李峰所在的项目组临时获得了访问某个非核心但关联性很强的技术资料库的权限……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如同散落在陷阱周围的诱人面包屑。
与此同时,韩雅在沈氏集团内部,以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为名,启动了对几个海外项目和投资部门的“优化重组”,这些部门或多或少都与沈明辉过去掌控的势力范围有所重叠,一时间,沈氏内部那些可能存在的、与“暗影”有牵连的人员,感到了阵阵寒意。
压力,正在通过无形的网络,向潜伏的李峰和远在海外遥控的沈明辉传递。
三天后,陷阱布置完毕。
一份标注着“绝密·逸听3号初期核心架构(内部评审版)”的文件,被以最高加密等级,存入了逸文科技核心研发数据库的一个特殊分区。这个分区的访问日志,按照计划,被博文“调整”为延迟上传且部分内容可被高级权限覆盖。
鱼儿已经就位,只待咬钩。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显得格外漫长。监控屏幕上,代表李峰网络行为的光点,依旧在常规范围内活动,但沈雨涵构建的深层行为模型显示,他的“焦虑指数”和“试探频率”正在悄然升高。
终于,在第二个深夜,当大部分员工都已下班,只有少数研发人员还在加班时,监控系统发出了低沉的、只有核心小组才能接收到的警报!
李峰动了!
他利用一次模拟的系统性能压力测试产生的背景流量作为掩护,以其项目经理的高级权限,绕过了两道常规审计关卡,精准地找到了那个存放“诱饵”文件的特殊分区!他的操作极其谨慎,没有直接下载文件,而是先进行了一次快速的哈希值校验和文件头信息读取,确认文件“真实性”后,才开始以碎片化、多线程的隐蔽方式,传输文件数据!
“他上钩了!”沈雨涵压低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双手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激活了嵌入文件深处的追踪程序,“追踪程序已激活,信号正在穿透他的第一层代理……”
林逸、博文、赵德柱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屏幕上代表数据流和追踪信号的光标。
李峰的数据窃取过程持续了将近十分钟,整个过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隐蔽。传输完成后,他立刻清除了本地缓存和临时文件,并利用权限尝试覆盖这次的访问日志。
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沈雨涵的实时监控和林逸的默许之下。
“信号穿透三层跳板!锁定最终接收IP!”沈雨涵的声音带着胜利的喜悦,“位置是……欧洲,卢森堡!一个商业中心的公共服务器集群!对方很狡猾,用了肉鸡!”
“卢森堡……”林逸眼神一凝,这符合沈明辉潜逃后可能选择的藏身区域,金融发达,隐私保护严格。“能定位到具体终端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