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春日的气息愈发浓郁。山峦彻底褪去了冬日的枯黄,换上了一袭深浅不一的绿袍。梯田里的粟苗和豆苗已经长到半尺来高,绿油油、齐刷刷地铺展开来,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风过处,掀起层层绿浪,沙沙作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王书一每日在田间劳作,看着这片由自己亲手参与、并倾注了新心血的庄稼,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更加细心地观察着作物的生长,并尝试着将师父手札中的知识,应用到更精细的田间管理上。
他发现,手札中提到,不同作物对水肥的需求不同,甚至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求也有差异。于是,他不再简单地大水漫灌,而是根据天气和墒情,以及粟苗和豆苗不同的耐旱耐涝特性,进行更精准的灌溉。他还尝试着将沤制好的肥料,根据苗情长势,进行区别施用,对长势稍弱的地块适当多施一些。
【技能:精细农作(未入门 10/100)】
【精细农作经验+2】 (理论指导实践,管理更科学)
【领悟: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数据化管理的思维转变。】
这些细微的调整,起初并不显眼,但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显现。王家的庄稼长势明显比村里其他人家更加均匀、健壮,叶色浓绿,茎秆粗壮,几乎看不到病弱苗。就连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路过,也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啧啧称奇。
【状态:劳动成果获得认可,自信心与自豪感大幅提升。】
王大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眼神中流露出的赞许和欣慰却越来越浓。他开始主动与儿子商量农事,听取他的建议。这种被父亲信任和倚重的感觉,让王书一心中暖流涌动,干劲更足了。
【技能:沟通协作(未入门 15/100)】
【沟通协作经验+2】 (与父亲沟通增多,协作顺畅)
【状态:家庭地位提升,责任感与自主性同步增强。】
这一日,王书一在清理田边水沟时,发现沟壁有几处被雨水冲蚀得厉害,泥土流失,沟渠变浅,影响了排水效率。他想起手札中关于“水力冲刷”和“结构稳固”的图示说明,心中一动。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简单地用泥土填塞,而是去溪边捡来一些大小适中、扁平的石块,像垒墙一样,仔细地将沟壁坍塌处垒砌加固起来。
【技能:简易水利工程(未入门 5/100)】
【技能解锁:简易水利工程】
【简易水利工程经验+2】
【技能:力学应用(未入门 25/100)】
【力学应用经验+2】 (实际应用结构力学知识)
王大山看到儿子这番举动,起初有些不解,觉得多此一举。但没过几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过后,别人家田边的土沟大多被冲得七零八落,需要重新修整,而王家田边那条用石块加固过的水沟却完好无损,排水顺畅,保住了田里的庄稼免遭积水之害。
【领悟: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保障作用的直观体现。】
这件事让王大山对儿子刮目相看。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儿子从墨老那里学来的“奇奇怪怪”的东西,竟然真的如此管用。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虽然没有说话,但那重重的力道,已胜过千言万语。
【状态:实践成果获得父亲深度认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信念更加坚定。】
除了农事,王书一也并未放松对自身潜能的挖掘。随着内息的日益浑厚和对身体掌控力的增强,他开始尝试将内息运用到日常劳作中。
劈柴时,他不再仅仅依靠蛮力,而是尝试在挥斧的瞬间,调动丹田那股温热的气流,顺着腰腿、脊椎、手臂的发力顺序,节节贯通,灌注于斧刃。起初很是生涩,十次里也只有一两次能成功,但每次成功时,斧头落下的感觉都截然不同——不再是硬碰硬的撞击,而是一种带着微妙震颤的、更加透彻的切入感,木材应声而裂的断面都光滑了许多。这不仅省力,效率也提高了。
【技能:内息运用(未入门 1/100)】
【技能解锁:内息运用】
【内息运用经验+2】 (初步尝试,效果初显)
【技能:劈柴(熟练 80/1000)】
【劈柴经验+3】 (结合内息,效率质量双提升)
【领悟:内息对身体机能和外在工作效率的加成作用。】
担水上山时,他则尝试在行走中保持吐纳的节奏,让内息在体内绵绵不绝地流转,分担肌肉的疲劳。他发现自己一口气能走更远的路,中途休息的次数大大减少,肩膀被扁担压迫的酸痛感也减轻了。
【技能:负重行走(入门 30/100)】
【负重行走经验+2】 (内息辅助,耐力提升)
【状态:体会到“练武”与“生活”结合的妙处,修炼积极性更高。】
这些点点滴滴的尝试和成功,让王书一深切体会到师父所说的“认识自己、驾驭自身”的含义。身体不再仅仅是劳作的工具,更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开发和优化的精密“器械”。这种认知,让他对武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修炼起来也更有方向和目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