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疏言坐在工作室的主控台前,屏幕冷光映在他脸上,像一层薄霜。窗外夜色浓得能滴出墨来,可他眼里没有黑夜,只有那一张张被反复筛选的图片在闪。
相册打开,时间戳从凌晨三点到清晨六点不等——全是《溯光》录制期间的幕后花絮。他指尖停顿在一张照片上:岑知韫戴着猫耳耳机,眉头微蹙,耳朵被毛茸茸的耳罩夹住,一根发丝垂落在调音台边缘,像是不小心从马尾里逃出来的叛徒。
“这角度……她知道吗?”小安探头看了一眼,声音压低,仿佛怕惊扰了画面里的专注。
“不知道。”程疏言轻笑,“但她要是知道了,肯定要骂我偷拍。”
他又翻到下一张——自己正低头看歌词本,突然笑出声,虎牙露出来一截。而镜头外的声音来源,正是岑知韫一句毒舌点评:“你这句‘逆着风走’写得跟顺风快递广告似的。”
当时他没忍住,笑了。摄影师手快,咔嚓一下,把那个瞬间钉进了历史。
“这张必须放!”小安激动,“全网杀伤力TOP1级笑容预警!”
程疏言没回话,继续滑动。第三组是两人头靠头改词的画面,灯光斜洒下来,在他们之间拉出一道暖金色的剪影。周遭很静,连呼吸都像是同步的。
小安忽然递过另一张截图:“这张对视的也挺自然,要不要加进去?热度绝对爆。”
程疏言接过一看,眉头微皱。那是某次录音间隙,他抬头时恰好撞上岑知韫的目光。四目相对不过两秒,却被抓拍得像电影定格。
他摇头,手指一划——删了。
“我们不是来撒糖的。”他说,“我们要让观众记住的是旋律,不是眼神。”
小安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她知道,这一晚的程疏言不一样。不是那个会被热搜推着走的情绪靶子,也不是被绯闻缠身的流量符号。他是创作者,是执笔人,是要用作品重新定义话语权的那个程疏言。
电脑右下角弹出系统提示:
【愤怒值残留37%】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浮现的是上一章结尾那张应援照——成千上万支荧光棒在黑暗中举起,汇成一片星海。有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你说世界太吵,可我们愿意听你唱歌。”
那是他的初心。
系统波动检测到“情感共鸣峰值”,提示音轻轻响起:
【情绪值归零重启完成】
他睁开眼,眼神清亮如洗。
“开始吧。”
周默的语音消息准时进来:“标题要锋利,别太文艺。你现在不是诗人,是战士。”
程疏言点头,打开编辑框,敲下第一行字。
不是道歉,不是解释,也不是反击。
而是宣告。
“我不需要热搜替我说话。用作品说话,绯闻随你们猜。”
配图三张——
第一张:岑知韫戴猫耳耳机调音,神情严肃,手指悬于推子之上;
第二张:程疏言因一句点评笑出虎牙,眼角有细纹,却灿烂得像个少年;
第三张:两人头靠头修改歌词,灯光柔和,影子交叠,像一首未命名的合奏曲。
无滤镜,无修图,只有最原始的工作日常。
点击【发布】。
页面刷新,微博动态更新。
起初,风平浪静。
前三分钟,转发量停留在个位数。评论区零星几条:“哥哥终于更新了?”“这发啥呢?看不懂。”
小安坐立难安:“要不……追加一波推广?或者找几个大V带话题?”
程疏言摇头,目光始终盯着数据面板:“如果作品本身不值得被看见,推上去也没意义。”
他端起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味直冲脑门。
第四分钟,一条新通知跳出来。
【用户@岑知韫 已转发您的微博】
配文仅一句:“这才是音乐人该有的样子。”
没有表情包,没有互动tag,甚至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多余。
可就像一颗火星落进干草堆。
第五分钟,B站有人剪辑了长图文中的片段,配上《溯光》副歌部分,做成了reaction视频,标题叫《原来他们真的在认真做歌》。
第六分钟,抖音热榜出现关键词:“猫耳耳机同款”。
第七分钟,微博话题#疏知创作日常#悄然冒头,阅读量破千万。
第八分钟,弹幕式评论爆发:
“笑出虎牙那个谁顶得住啊!!”
“姐妹们冷静,重点是他们在改词!!专业度拉满!”
“这氛围……是心动还是才华暴击?我分不清了。”
“原来所谓的‘绯闻’背后,是这样的日常。”
两小时后——
【转发量突破50万】
【《溯光》单日新增播放量200万】
【热搜榜首:#用作品说话#(非买)】
程疏言静静看着不断跳升的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摸了摸左耳——那里戴着一枚星月耳钉。他轻轻摘下,又重新戴上。
这是他的仪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