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研究所第 7 区的实验舱内,冷白色的光铺满每一寸金属壁面,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离子尘埃,在量子对撞机持续不断的嗡鸣里轻轻震颤,像一群被困在科技牢笼里的萤火虫。王权将手背贴在仪器冰凉的冷却面板上,试图缓解指尖因连续三小时操作控制台而泛起的麻木 —— 那块淡金色的 “源印” 就嵌在他左手手背,形状像极了古籍里记载的星芒图腾,边缘缠绕着几缕若有若无的银纹,此刻正随着对撞机的能量波动,透出几不可察的微光。
这枚源印伴随他已有二十年。六岁那年在故乡星球的古遗迹里,他不小心触碰了一块发光的晶石,醒来时手背就多了这道印记。这些年他翻阅过无数星际考古资料,却从未找到与源印纹路一致的记载,直到三个月前加入赵教授的 “量子宇宙边界探测项目”,才第一次在 D-9527 行星的遗迹勘探报告里,看到了相似的符文草图。
“权哥,神经连接稳定度 98%,量子探测矩阵校准完毕,能量导管压力值维持在安全阈值内,就等你发指令了!” 辛明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雀跃,还夹杂着手指敲击全息键盘的清脆声响。这位刚从星际生物学院毕业的搭档,正坐在十米外的监测台前,面前悬浮着三块半透明屏幕,上面跳动着密密麻麻的生命体征数据和仪器参数,“赵教授刚才还来巡场了,特意盯着你手背的源印看了好一会儿,说这次要是能捕捉到宇宙边界的能量涟漪,咱们不仅能上《星际科研周刊》封面,说不定还能申请到星际联盟的专项研究基金!”
王权嘴角弯了弯,指尖在控制台的虚拟按键上轻轻点了点,调出量子探测仪的核心参数界面。“别光顾着想荣誉,先把你的生物监测模块再检查一遍。” 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辛明耳中,带着几分温和的提醒,“上次模拟实验时,就是你漏看了神经连接的微小波动,导致数据偏差了 0.3 个单位。”
辛明吐了吐舌头,赶紧伸手在屏幕上滑动,调出生物监测模块的细节数据:“放心吧权哥,这次我把灵敏度调到最高了,连你心跳的细微变化都能捕捉到 —— 话说回来,你手背上的源印真的很神奇,上次我用基因扫描仪检测,居然显示它和你的神经脉络是连通的,这根本不符合现有生物理论。”
王权的指尖顿了顿,目光落向实验舱中央的 “量子宇宙边界探测仪”—— 那是一台直径五米的球形装置,外壳由超合金打造,布满螺旋状的能量导管,导管内流动着淡蓝色的液态能量,在冷白光线下泛着莹润的光泽。装置核心处悬浮着半透明的蓝色能量体,像一颗被无形力场束缚的微型星云,每一次脉动都能引发周围空气的轻微震颤。“源印的事以后再研究,先专注实验。” 他按下控制面板上的绿色按钮,“能量注入开始,从 10% 功率逐步提升,每提升 5% 汇报一次数据。”
“收到!10% 功率注入中,能量导管流速正常,核心能量体稳定性 99.2%!” 辛明的声音瞬间变得沉稳,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记录着每一组实时数据。
导管内的能量开始加速流转,发出类似山间溪流的潺潺轻响,淡蓝色的光芒在螺旋纹路里不断闪烁。赵教授站在实验舱外的观察窗前,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身上的白色研究服纤尘不染,镜片后的眼睛紧盯着球形装置的核心,眼神里藏着难以察觉的急切。这位深耕星际物理数十年的老学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银色终端 —— 那里存储着三个月前 D-9527 行星遗迹的完整勘探数据,包括石壁上的符文拓片、土壤样本分析报告,以及一段至今无法解析的声波记录。
那次勘探是赵教授带队,当队员们在遗迹深处发现刻满符文的石壁时,他第一眼就注意到了中央那道与王权源印几乎一致的图腾。更奇怪的是,当他试图用扫描仪记录符文时,仪器突然失控,屏幕上只留下一串乱码和王权的名字 —— 也就是那天,他通过星际研究所的人才库找到王权,力排众议将他招入项目组。
“功率提升至 15%,能量波动幅度 0.2 赫兹,符合理论预测值!” 辛明的汇报声打断了赵教授的思绪,“边界探测仪捕捉到微弱的空间震颤,频率 0.7 赫兹,正在生成初步波形图!”
王权点点头,目光落在控制台的能量曲线图上,蓝色的曲线平稳起伏,没有任何异常。他正准备下达 “提升至 20% 功率” 的指令,左手手背突然传来一阵灼热感,像是有一团火在皮肤下燃烧。源印的光芒骤然增强,从淡金变成耀眼的炽白,边缘的银纹开始快速流动,像活过来的藤蔓缠绕着手腕。
“权哥,你没事吧?生物监测模块显示你的心率突然加快到 120 次 / 分!” 辛明的声音里带着担忧,“源印的能量反应超出仪器检测范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