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碎晨霜,两骑快马离开京畿繁华之地,一路向西南疾驰。萧策与明薇皆作寻常商旅打扮,掩去锋芒,但眉宇间的凝重与锐利,却非寻常行商可比。
离京已有十日,越往西南,地势越发崎岖,山林渐密,气候也湿润闷热起来。官道两旁,时见废弃的村落和荒芜的田地,战乱与苛政留下的创伤,在此地尤为明显。偶尔遇到的流民,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看到他们马背上鼓囊囊的行囊,眼中才会闪过一丝贪婪的光,却又在萧策冷厉的目光下畏缩地低下头去。
“民生多艰啊。”萧策勒住马,望着远处山坳里几缕稀薄的炊烟,叹了口气。他虽久经沙场,但看到百姓如此困苦,心中依旧沉甸甸的。
明薇默默点头,她的“灵犀指”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这片土地弥漫的贫瘠、绝望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晦暗气息。那气息与京城叛乱时的“蚀心散”邪气同源,却更加飘忽、隐蔽,仿佛融入了山川草木之中,难以捉摸。
“先生,此地的‘晦气’很淡,但无处不在,像是……渗入了水土之中。”明薇蹙眉低声道。这与她预想中邪教总坛应有的阴森浓烈截然不同。
青木先生的声音仿佛在两人耳边响起(他并未同行,而是通过一枚特制的传讯玉符与二人保持联系):“西南之地,山高林密,族群众多,巫蛊之术盛行,本就是幽冥圣教这等邪魔外道滋生的温床。其总坛必然经营日久,阵法遮掩,气息内敛,不会轻易暴露。你二人需格外小心,勿要打草惊蛇。”
“弟子明白。”明薇恭敬回应。萧策也微微颔首。
他们此行的明面目的,是代表朝廷巡查西南边陲军务,与当地土司联络,暗中则追查幽冥圣教总坛下落。根据冯保的供词和青木先生的情报,圣教总坛很可能隐藏在西南与西域交界的“十万大山”深处。
这日傍晚,两人抵达西南重镇——昆城。昆城是连接中原与西南各族、乃至通往西域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三教九流混杂。城墙高大,守军森严,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异样的喧嚣和浮躁。
入住城中最大的“悦来”客栈后,萧策便以巡查使的身份,前往知府衙门亮明身份,查阅卷宗,了解地方军政。明薇则留在客栈,看似休息,实则悄然运转灵犀指,感知着整个城池的气息。
客栈大堂人声鼎沸,南腔北调交织。明薇坐在角落,要了一壶清茶,看似闭目养神,灵觉却如同无形的蛛网悄然散开。她“听”到了商贾算计牟利的窃窃私语,听到了江湖汉子吹嘘冒险的豪言壮语,听到了官员们应付巡查的紧张心绪……在这些纷杂的“心声”之下,她捕捉到几缕极其隐晦、充满了贪婪、邪恶和狂热的波动,与那“蚀心散”的邪气隐隐呼应,但更加微弱,仿佛只是沾染了一丝气息。
“有圣教外围人员在此活动……”明薇心中暗道,记下了那几个气息的来源——一个皮货商,一个药铺伙计,还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客栈厨子。
深夜,萧策带回消息。
“昆城知府是个老油条,一问三不知,只言边境安宁,各族和睦。”萧策冷笑,“但我调阅了近年的卷宗,发现边境数个哨所曾上报有‘山鬼’、‘毒瘴’作祟,士卒离奇死亡或发疯的案件,最后却都不了了之。当地驻军将领也语焉不详,似乎有所忌惮。”
“山鬼?毒瘴?”明薇沉吟,“或许是圣教故布疑阵,掩饰其活动。我今日在城中,也感应到几缕微弱的邪气。”
两人交换了情报,决定双管齐下。萧策明日继续以巡查身份施压地方官府和驻军,逼他们吐露实情;明薇则暗中跟踪那几个有邪气沾染的人,顺藤摸瓜。
次日,萧策摆开巡查仪仗,直奔城防军营,态度强硬,要求彻查边境诡异事件,并点验军械粮草,一时间昆城军政两界风声鹤唳。
而明薇则易容成一个相貌普通的采药女,背着竹篓,悄然尾随那个药铺伙计。那伙计并无异常,只是按部就班地抓药、送货。直到傍晚,他才鬼鬼祟祟地溜出城,钻进了城外的密林。
明薇悄无声息地跟上。林中光线昏暗,路径崎岖。那伙计显然对地形极为熟悉,七拐八绕,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前,左右张望一番,才钻了进去。
明薇潜伏在洞外,灵犀指全力感知。洞内传来细微的人语声和……一股更加明显的邪气波动!还有淡淡的血腥味!
“使者,这是这个月的‘贡品’……”是那伙计的声音。
“嗯,纯度尚可。记住,下月初一,老地方,‘圣使’需要更多‘生魂’练功……”一个沙哑阴冷的声音回应。
生魂?!明薇心中一寒!这些邪徒,竟在用活人修炼?!
她强压怒火,继续潜伏。片刻后,那伙计点头哈腰地出来,快步离去。又过了一会儿,一个披着黑袍、身形佝偻的身影走出山洞,警惕地四下看看,向大山深处掠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