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柔软的墨色绸缎,轻轻覆盖了校园。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几十盏纸灯笼被点亮,暖黄的光透过薄纸,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扶苏树的枝丫间也缠绕着小灯串,月光穿过叶片,与灯光交织在一起,温柔得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扶苏树下的诗词灯会” 终于拉开了帷幕,班级里的同学几乎都来了,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空地上被划分成四个活动区域,每个区域前都挂着木质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区域名称 ——“诗词接龙区”“汉服体验区”“手工创作区”“诗经品读区”。白墨正忙着在 “诗经品读区” 整理书籍,他带来了自己收藏的《诗经》注释本、白话译本,还有几本配有插图的儿童版《诗经》,方便不同基础的同学阅读。“这些书大家可以随便翻看,遇到不懂的句子,随时可以问我。” 他一边把书摆放在长桌上,一边笑着对围过来的同学说。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拿起一本插图版《诗经》,翻到《桃夭》那一页,指着上面的桃花插画问:“白墨,这首诗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不是在形容新娘特别漂亮啊?”“没错。” 白墨点点头,从桌角拿起苏松之前整理的《诗经》资料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桃夭》是古代的婚嫁诗,用桃花比喻新娘的美丽,还象征着婚姻的幸福美满。古人结婚的时候,会唱这首诗祝福新人呢。” 女生听得眼睛发亮,立刻拉着身边的朋友一起翻看卡片,嘴里还小声念着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另一边的 “汉服体验区” 也热闹起来。贺花把之前设计的汉元素服饰挂在衣架上,有月白色的齐胸襦裙、浅蓝色的交领上衣,还有几件搭配的发簪、玉佩。“大家可以随便试穿,穿好后还能去扶苏树下拍照。” 她一边帮同学整理裙摆,一边介绍,“这件襦裙的裙摆上绣着荇菜花纹,灵感来自《关雎》里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件上衣的领口绣了小篆的‘蒹葭’二字,对应《蒹葭》这首诗。”
一个男生犹豫着拿起一件深蓝色的直裾,不好意思地问:“我穿这个会不会很奇怪啊?”“不会的!” 贺花笑着帮他穿上,“汉服不分男女老少,重要的是感受它的美。你看,这件直裾的颜色和花纹都很大气,特别适合你。” 男生对着镜子转了转,脸上的犹豫渐渐变成了惊喜,旁边的同学也纷纷起哄:“挺好看的嘛!快去扶苏树下拍张照!”
“手工创作区” 里,尤龙正忙着给大家分发材料。他准备了彩纸、丝带、黏土,还有一些小珠子,让大家制作《诗经》主题的手工艺品。“大家可以做发簪、香囊,或者用黏土捏出《诗经》里的植物,比如芦苇、桃花、荇菜。” 他拿起自己提前做好的黏土芦苇,举起来给大家看,“你们看,这个芦苇的秆用棕色黏土,穗子用白色和浅紫色,捏的时候稍微调整一下形状,就能做出随风飘动的感觉。”
同学们立刻动手做了起来,有的用彩纸折成小船,上面写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的用丝带编织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桂花;还有的用黏土捏出小桃子,搭配桃花,做成钥匙扣。尤龙在各个桌子间穿梭,时不时停下来指导 —— 教大家怎么把丝带系成同心结,怎么让黏土花朵更立体。一个男生捏了个小小的雎鸠鸟,虽然线条有些笨拙,却引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尤龙也笑着说:“这个雎鸠很有精神,比我捏的还可爱!”
最热闹的要数 “诗词接龙区”。宋子都站在一张小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一叠诗词卡片,上面写着《诗经》里的句子。“游戏规则很简单,我先念一句诗,下一个人要接出一句开头字和我这句结尾字同音的诗,不管是《诗经》里的,还是自己编的都可以。”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立刻有同学举手:“洲畔蒹葭,白露为霜!” 宋子都眼睛一亮,拿起笔在积分表上给那位同学加了一分:“接得好!下一句该你开头了。” 同学想了想,念道:“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次大家都笑了,有人喊道:“这句不是《诗经》里的,但同音!算吗?” 尤龙走过来,笑着说:“算!规则里说了,自己编的也可以,只要同音就行。”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等着下一个人接龙。
苏松拿着笔记本,在 “诗词接龙区” 旁边记录着。他不仅记下每个同学的积分,还把大家接的诗句都写下来,遇到有意思的原创句子,还会特意标上星号。“刚才那个‘霜叶红于二月花’接‘花开堪折直须折’,虽然都不是《诗经》里的,但很有画面感。” 他一边写,一边跟旁边的同学聊天,“其实《诗经》里也有很多写花的句子,比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华就是木槿花,形容女子的容貌像木槿花一样美丽。” 同学听得入了迷,原本只是来玩游戏的,不知不觉也对《诗经》产生了兴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