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虽属客套,却让吕岱心头暗喜。当年孙澎拜访的吕岱、步骘、严畯三人中,唯他当即叩首归顺。投效后吕岱被安排至太史慈麾下,既熟悉军务又积累资历。
孙澎麾下三位吕姓将领——吕范、吕岱、吕蒙虽同姓却非同宗,毕竟吕氏在大汉经数百年繁衍早已枝繁叶茂。
此三位吕将军中,前二者皆居要职:吕范自平定庐江后便辅佐徐琨镇守当地;吕蒙作为狼牙营统帅,虽名义上统辖徐庶,实则私下已拜其为师学 ** 。唯有吕岱历经大半载勤学苦练,终在太史慈撤离蕲春后获孙澎提拔,调往余姚归于蒋钦辖制。
孙澎将自己麾下这支编号零零零的部队定位为兼具海军与陆战功能的特殊力量。在远洋作战环境下,舰船必须兼顾运输与补给双重功能。不同于内河作战可以随时靠岸休整,远洋舰队需要储备大量粮秣与淡水,这就要求舰船必须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针对交州局势,孙澎经过周密推算:张津实际掌握的兵力不过三万之数,且需分兵驻守荆州、益州交界地带,特别是南部蛮族活动区域。这种情况下,扬州方面调集的五千精锐完全可能形成压倒性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扶持张津的战略意图恰好为孙澎提供了绝佳契机。当黄忠登舰准备启程时,舰队意外迎来了三位重量级人物:赋闲多时的前吴郡太守盛宪(字孝章),以及知名学者虞翻(字仲翔)等随行人员。这支突然出现的智囊团让甘宁等将领倍感诧异。
众人万万没想到,最后登船的那位竟是孙澎身边的心腹重臣、扬州智囊团的核心人物鲁肃鲁子敬!
盛宪、虞翻、鲁肃齐集一堂,这般阵仗究竟意欲何为?
待三位登船后,鲁肃取出一份孙澎的亲笔军令交给甘宁与蒋钦。二人阅毕,不由得长舒一口气。此前他们一直纳闷,此次出征孙澎将两支水师临时整编却未明确统帅人选,待见到黄忠到来时更是摸不着头脑。此刻方才明白,原来孙澎早已安排鲁肃出任余姚海军都督,全军上下皆须听其号令。
这般安排令甘宁、蒋钦心服口服。毕竟鲁肃辅佐孙澎屡建奇功,去年扬州蓬勃发展,全赖其运筹帷幄。只是二人仍不解:为何连虞翻与盛宪也要随行?虽说虞翻堪称文武全才,真动起手来未必输给吕岱、祖安等年轻将领,可盛宪这等文弱书生随军又有何用?
待鲁肃清点完人数,三十余艘战船便自余姚军港扬帆起航,沿着海岸线向南驶去。这一动向立刻引得各方密探纷纷传讯:江东水师异动!
航程中,鲁肃召集众将议事。诸位将军想必都有疑问。他展开军事地图,现将主公筹划的交州战略为诸位详解。若有不解之处,待我说完再议。众将皆屏息以待。
鲁肃边说边铺开地图,手指点向番禺位置:“首战目标就是番禺县!”
“张静驻军龙川,我军突袭番禺,若张津无胆直接与主公交锋,便只能从龙川撤军回援。”
“番禺县的人口约占南海郡三成,张津绝不会坐视我军入侵。”
“拿下番禺后,全军立即从海路西进,直取高凉郡与合浦郡,沿途伺机上岸劫掠,声势越大越好。”
“张津的部队靠两条腿跑,绝对追不上我军战船速度,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打完高凉与合浦后不需进攻交址,直接班师回程。”
“回程途中再根据张津动向选择下一步目标,总而言,我要让交州沿海永无宁日!”
蒋钦皱眉道:“我懂战略了,
孙澎调派盛宪前往交州,协助管理新占领的城池土地,仅凭盛宪的声望就足以震慑当地世家。
虞翻同样如此。当初王朗被孙策击败,誓死不降,虞翻曾协助王朗逃脱。尽管如此,孙策却未对虞翻动手,足见名望在当时的影响力。
再往前追溯,董卓掌权时,孔融多次在朝堂上公然顶撞董卓,结果如何?董卓非但未加害于他,反而任命他为北海相!北海本就是孔氏家族的根基之地,连残暴如董卓,也不敢轻易对孔融下手。孙澎将盛宪和虞翻派往交州,就是为了挑衅士燮——有胆量的话,不妨试试斩杀这两人?
或许是上天眷顾,海军出征当日,海上恰好刮起强劲的东北风。借着顺风之势,船队仅用三天便抵达泉州补给站。完成最后补给后,鲁肃率领船队继续南下,不到两日便抵达珠江三角洲,并在后世称为“港岛”的无名小岛暂歇。
次日清晨,船队直扑番禺!
番禺守军名义上有五百人编制,但在官吏吃空饷的风气下,实际兵力不足三百人。面对扬州海军四千人的登陆部队,番禺县令毫不犹豫开城投降。
张津当年凭借何进的关系,在董卓入京前混到交州刺史之位。后来各地纷纷设立州牧,士燮写信向曹操讨要交州牧一职,最终曹操顺水推舟,将张津提拔为交州牧。然而张津志大才疏,不仅未能改善交州民生,反而不断压榨官吏与世家, ** 他们出人出力、征战四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