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舟掏出个温度计,凑近铁锅:“张大妈说得对,现在温度 220℃,确实太高了。” 他用树枝拨了拨牛粪火,“把外层的明火拨开,用内层的炭火,温度就能降下来 —— 这和淮扬菜‘焖烧’的火候控制原理一样,急火出焦糊,慢火出鲜香。”
突然,镜头里传来蒙根的哭声。孩子光着脚站在泥里,手里的青稞砖掉在地上,被泥水浸湿。“我的饼……” 他蹲下来想捡,却被方静拉住,“脏了不能吃了,老师再给你做。” 阿古拉把自己的半块饼递过去:“给你吃,我不饿。” 方静看着孩子们,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是粉丝捐的巧克力,她掰成小块分给每个孩子:“先吃这个垫垫,一会儿就能吃热饼了。”
直播间的催泪弹幕瞬间盖过诙谐。ID “鞋厂老板老林” 弹出:“我捐 1000 双儿童抗泥雨靴!每双都加防滑底,再也不怕摔跤!” ID “建材商老郑” 跟上:“孩子们没教室?我捐 500 块防火板和 200 根钢管!搭个临时教室,防风又防雨!” 周小雨的键盘敲得飞快,捐赠台账上的数字飞速跳动:“李老师!老林和老郑的物资已经安排物流,还有‘装修公司赵总’捐了 100 桶环保涂料,说要给教室刷成天空蓝!”
李伟把刚烙好的沙葱牛肉饼递到蒙根手里,饼还冒着热气,油花在表面亮晶晶的。“快尝尝,是不是比青稞砖好吃?” 孩子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嘴角沾着沙葱碎也顾不上擦:“有肉的香味!还有点甜!” 阿古拉捧着饼,跑向不远处的羊圈,把饼分给正在吃草的母羊:“小羊也尝尝,以后我们一起吃热饼。”
沈亦舟拿着饼,补充营养知识:“这饼每 100 克含蛋白质 12 克、膳食纤维 3.5 克,相当于 1 个鸡蛋 + 半颗白菜的营养。孩子们每天吃一块,既能抗饿,又能补充春天长身体需要的营养。” 他顿了顿,指向远处的沙葱地,“沙葱可以大面积种植,我联系了青海的农业研究所,捐 10 斤沙葱种子,教牧民种在羊圈旁边,以后食材就不用愁了。”
下午一点,老周的车队终于冲破泥泞赶到。卡车陷在泥里,几个牧民骑着骆驼过来帮忙,用绳子把车拉出来。老周跳下来,棉裤上全是泥,却举着个大箱子喊:“李老师!老林的雨靴和老郑的建材到了!还有张大妈捐的铸铁锅,整整 30 口!”
孩子们兴奋地围上去,蒙根捧着一双蓝色的雨靴,贴在脸上蹭了蹭:“这是我的吗?上面有小羊图案!” 方静帮他穿上雨靴,孩子站起来走了两步,突然跑起来,泥地里再也不会陷脚,笑声在草原上回荡。
“建材够搭一个 30 平米的临时教室!” 老郑派来的工程师打开图纸,“我们先搭框架,再铺防火板,三天就能完工!里面能放 10 张桌子,孩子们再也不用在羊圈旁边上课了。” 牧民们主动过来帮忙,巴图扛着钢管,走在最前面:“我们有力气,多干点活,让孩子早点有教室。”
直播间的爱心捐赠还在升级。ID “文具商小吴” 捐了 50 套课桌椅和 1000 本作业本:“每本作业本都印上‘草原的星星’,孩子们写作业更有动力!” ID “灯具商老钱” 捐了 20 盏太阳能台灯:“晚上孩子能在灯下看书,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 周小雨盯着后台数据,声音带着颤抖:“李老师!新增捐款突破 200 万了!足够建一个永久的砖瓦教室!”
傍晚时分,第一间临时教室的框架已经搭好。夕阳下,蓝色的防火板在草原上格外醒目,工程师们正在安装窗户,孩子们帮着递钉子,蒙根举着个小锤子,有模有样地敲着,虽然没敲中钉子,却笑得格外开心。
李伟站在临时搭建的铁皮灶台前,蒸腾的热气将他眼镜片蒙出一层白雾。他小心翼翼地用竹夹翻了翻平底锅内的沙葱牛肉饼,金黄酥脆的饼皮正滋滋冒油,沙葱特有的辛辣香气混着牛肉的焦香,裹挟着草原上干燥的风,引得围观的孩子们不断抽着鼻子。
他笑着擦了擦眼镜,将镜头拉近,对准还在微微颤动的饼面:“家人们看这饼皮,起了整整十八层酥!咱们草原上的沙葱是牧民们天不亮就去盐碱地采的,叶片上还沾着露水;牛肉选的是苏尼特羊尾油现炼的牛油,拌上现宰的黄牛肉,咬一口 ——” 说着他轻轻咬下一块,故意发出 “咔滋” 的脆响,“满嘴都是草原的春天。”
镜头扫过身后歪斜的土坯房,几个孩子正踮着脚往这边张望。李伟眼眶微微发红:“以前总有人说我们‘邪修菜’偷工减料,可谁见过用凌晨三点的沙葱、现宰的牛做公益餐的?公益从来不是喊口号,是你们捐的每一双雨靴、每一块砖头,是把钢筋水泥变成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的奇迹。” 他举起手中的饼,阳光穿透薄如蝉翼的饼皮,在掌心投下细碎的金斑,“这一口热乎,就是咱们给草原孩子搭的‘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