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言深那场界限分明的晚餐后,沈清月将全部精力投注在与周师傅团队的磨合上。姜师傅的指点如同拨云见日,但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仍需反复试验和精细调整。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规格的铂金丝、试做的珐琅薄片以及无数个微缩模型,空气里弥漫着金属粉尘和松香焊剂的味道。进展虽有,却缓慢而磨人,每一个微小的突破都伴随着数十次的失败。沈清月几乎住在了工作室,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这天下午,她正与周师傅视频连线,讨论一处藤蔓转折处受力结构的优化方案,李哲拿着一个扁平的硬质纸板文件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些许疑惑。
“沈姐,有您的快递,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打印的收件地址和名字。”李哲将文件袋放在工作台角落,“看形状像是文件或者报告。”
沈清月正专注于屏幕上周师傅展示的一个微雕工具,随口应道:“先放那儿吧,可能是哪家材料商寄来的样品目录。”她并未在意,继续与周师傅探讨着技术细节。
视频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沈清月揉了揉酸胀的脖颈,感到一阵疲惫袭来。她起身想去倒杯水,目光无意间扫过那个灰色的匿名文件袋。一种莫名的直觉,让她停下了脚步。
她走过去,拿起文件袋。材质厚实,手感细腻,没有任何logo或标识,只在正面用标准的打印字体写着“沈清月 女士 亲启”。她掂了掂,分量不轻。用裁纸刀小心地划开封口,里面是一本装帧极其简洁却质感十足的硬皮报告,封面是深邃的墨蓝色,没有任何标题,只有右下角烫印着一行小字:“European Heritage Ateliers - Internal Review”(欧洲百年工场遗产 - 内部评估)。
沈清月的心跳倏地漏了一拍。她深吸一口气,翻开了封面。
扉页之后,是目录。条目清晰得令人心惊:
第一章:欧洲现存百年手工珠宝工场谱系图(按工艺特长与现存状态分类)
第二章:顶尖工场核心工艺秘技分析(附显微结构图及工艺流程图解)
第三章:特殊材质(欧泊、微缩珐琅、古董蕾丝金工等)处理技术深度解析
第四章:传统工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商业模式案例研究
第五章:与百年工场建立合作关系的路径与风险规避建议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着,一页页翻下去。报告内容并非泛泛而谈的市场分析,而是深入到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层面。里面有大量清晰的高清图片,展示了那些秘不示人的工具细节、工匠手法特写、甚至是某些关键步骤的温度控制曲线和材料配比数据。关于欧泊的稳固镶嵌,报告里列举了三种早已失传的、利用金属自身弹性微变形的“无爪暗镶”技术原理图;关于脆性珐琅与金属的结合,则详细分析了一种利用特殊植物胶进行应力缓冲的古老方法,并附上了这种胶体的来源和制备要点。每一处分析都配有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演,直指“星云絮语”乃至整个“溯光”系列面临的核心技术难关。
没有一句空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整份报告像一台精密的外科手术器械,冷静、精准、直抵要害。其专业程度、深度和实用性,远超她之前接触过的任何一份行业咨询报告或学术论文。这绝非普通机构能够制作,更不可能是随意寄送的宣传材料。
一个名字,几乎是瞬间,清晰地撞入她的脑海——陆廷渊。
只有他,会有这样的资源和动机。只有他,做事风格会如此极致务实,不掺杂任何冗余情感,如同最锋利的冰刃,精准地解决实际问题。他不必署名,因为这报告本身,就是他风格的烙印。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知晓她的一切困境,并且,他有能力提供最顶尖的解决方案。这不是示好,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实力展示,一种冷静的评估与精准的投喂。
沈清月缓缓合上报告,指尖按压在冰凉的封面上,心潮翻涌。震惊、困惑、一丝被看透的不适,以及……无法否认的、巨大的帮助。这份报告的价值,对于此刻的她而言,堪比雪中送炭,甚至更甚。它提供的不仅是思路,更是具体可行的技术路径,能极大加速“溯光”系列的突破进程,甚至为“Moonlight”未来整个高定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那场会谈后,他认可了“Moonlight”的商业潜力,将其视为一个有价值的投资标的?还是……因为更复杂的,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晰的原因?
沈清月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玻璃上映出她略显苍白的脸。她想起峰会那天他冰冷的审视,想起在渊渟资本会议室里他犀利的提问,也想起更久远之前,那些充满怨愤和不堪的过往。陆廷渊这个人,像一座幽深难测的冰山,她以为自己已经驶离了他的海域,却发现冰山之下潜藏的部分,依旧能掀起影响她航程的暗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