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区一处高档写字楼的顶层办公室内,陆深刚刚结束一场视频会议。
屏幕另一端是瑞士某博物馆的安保主管,双方讨论了下个月一批珍贵中国文物外展的安保方案。
作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文物安保顾问,陆深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履历:前特种部队成员,精通多种格斗术和战术策划,退役后专注于文物安保领域,屡次成功挫败盗窃企图。
但他选择这份职业的真正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挂断视频,陆深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黄昏中的城市。
三十五岁的他身形挺拔,寸头更显精神,合身的西装掩盖不住军人特有的气质。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陈旧的真皮笔记本,封面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是他的祖父陆远山留下的探险笔记。
陆远山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探险家,1952年在昆仑山脉失踪,官方记录为遭遇雪崩。
但陆深从小就知道,祖父的失踪绝非意外那么简单——笔记中记载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探险家的见闻。
笔记本最新翻开的一页,夹着一张近期报纸的剪报:南海不明生物事件的报道。
旁边是陆深自己的笔迹:“特征符合《山海经·海内南经》‘氐人’记载。祖父笔记第三十七页提及东海鲛人,疑有关联。”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
助手小林推门而入,神色紧张:“陆总,刚接到紧急委托,市博物馆有一个仓库昨晚发生盗窃未遂事件。”
陆深皱眉:“盗窃未遂?这种事通常不需要我们介入吧?”
“这次不一样。”小林递过平板电脑,“被盗的是存放那具南海不明生物的仓库。奇怪的是,窃贼没有带走遗体,而是在墙上留下了…这个。”
平板电脑上的照片让陆深瞳孔微缩——仓库金属墙面上,有三道深深的爪痕,每一道都入铁三分,绝非人类所能为。
爪痕的排列方式特殊,形成一个模糊的符号。
陆深立刻认出,这个符号与祖父笔记中多次出现的某个标记极为相似。
“现场保护好了吗?”陆深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神已经变得锐利。
“警方已经封锁现场,博物馆方面希望我们尽快介入评估风险。据说那具遗体今天早上还发生了更诡异的事情…”
陆深没有听完,抓起外套就向外走:“备车,我亲自去现场。”
一小时后,陆深站在码头区三号仓库内,审视着墙上的爪痕。
警方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围在周围,气氛凝重。
“监控拍到什么?”陆深问现场警长。
警长摇头:“只有一个模糊的黑影,速度极快,根本无法辨识。专家说可能是设备故障或者昆虫飞过镜头造成的。”
陆深不以为然。
他靠近爪痕,戴上手套轻轻触摸痕迹边缘。
金属被撕裂的触感让他心中一凛——这需要何等恐怖的力量?
更让他不安的是,爪痕形成的符号与祖父笔记中“秘境守护者”的标记几乎一致。
笔记中记载,这些守护者通常只在“屏障薄弱处”活动,防止两个世界的过度交集。
“陆顾问,您怎么看?”博物馆副馆长忧心忡忡地问。
陆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检查了整个仓库。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地面几不可见的痕迹上——一系列细微的凹陷,形成一条指向墙角的路径。
“窃贼——或者说那个生物——不是从大门进来的。”陆深指向墙角一处几乎看不见的缝隙,“它是从这里直接穿过墙壁的。”
现场一片哗然。
那处墙壁看起来完好无损,怎么可能有人能直接穿过?
陆深示意大家安静,用特殊灯光照射墙面。
在紫外线照射下,墙面上显现出淡淡的光晕,正好形成一个门的形状。
“这是什么技术?”警长震惊地问。
“不是技术。”陆深沉声道,想起祖父笔记中的描述:当屏障薄弱时,秘境生物可以短暂穿越固体物质。
他继续调查,在仓库角落发现了几片细微的鳞片,闪烁着奇异的金属光泽。
与他之前见过的任何生物鳞片都不同,这些鳞片在特定角度下几乎透明。
“我需要这些鳞片样本做进一步分析。”陆深将鳞片小心装入证物袋。
调查结束后,陆深独自留在仓库内。
夜幕已经降临,仓库里只有安全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他再次翻开祖父的笔记,找到关于“屏障薄弱期”的记载。
“夏至冬至,阴阳交替之时,天地之屏障最为薄弱,秘境之门或有洞开…”
陆深计算着日期,脸色逐渐凝重——距离夏至日,只有三天时间。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接通后,对方直截了当:
“陆深先生吗?我是苏清漪,复旦大学的神话学教授。陈明远教授向我推荐了您。我相信您刚刚调查的仓库事件,与您祖父陆远山先生的失踪有关。我这里有您需要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