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突然出现与消失,如同在汹涌的暗流中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团队带着满腹的疑问和那块刻满符文的建木碎片木牌,在愈发扭曲、危险的建木影响区艰难前行。
空气中躁动的能量几乎化为实质,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那些光怪陆离的幻景也愈发频繁,有时甚至难以分辨虚实。
“必须找个地方休整,梳理一下信息。”
陆深的声音在能量乱流的呼啸声中显得有些模糊,他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寻找着相对安全的避难点。
孙砚手中的青铜镜因建木碎片的靠近而持续散发着温和的共鸣,镜面上的光芒不再剧烈变幻,而是稳定地指向一个特定的方向,仿佛被某种同源的力量所吸引。
“镜子在指引我们…去那边。”
他指向左前方一片笼罩在浓郁能量迷雾中的嶙峋山壁。
依靠青铜镜的指引,团队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由扭曲光线形成的、如同无数破碎镜面般的区域,终于抵达了那片山壁。
靠近了才发现,山壁底部有一个极其隐蔽的洞口,若非青铜镜的强烈指向性和苏清漪对地脉能量的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洞口被几块看似自然滚落、实则隐含某种规律的大型晶石半掩着,周围缠绕着干枯却坚韧的发光藤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里面有微弱的、稳定的能量反应,似乎没有活物踪迹。”林星遥操控“游隼”进行初步扫描后汇报。
陆深率先拨开藤蔓,侧身进入洞窟,确认安全后示意其他人跟进。
洞窟内部比想象中要宽敞干燥,空气虽然带着陈腐的尘土气息,却奇异地隔绝了外界那令人窒息的能量压迫感和纷乱的幻景,仿佛一处被时光遗忘的宁静港湾。
洞壁并非粗糙的岩石,而是某种细腻平滑、带着玉质光泽的特殊材质。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洞窟深处那面最为平整宽阔的岩壁上,保存完好的、色彩依旧鲜艳的巨幅壁画!
四人不由自主地被壁画吸引,屏息凝神地走上前去。
壁画的内容恢宏而壮丽,清晰地分为几个部分。
最中央的部分,描绘的是一个巨大无比、结构精妙的复杂装置。
它并非实体建筑,更像是由纯粹能量与规则符文交织而成的光之结构,悬浮于混沌之中。
无数道秩序井然的能量流如同经络血脉,从这装置中延伸而出,连接着壁画上方象征日月的金乌与玉兔,下方代表着大地的山川河流,以及四周闪烁的周天星辰。
日月循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星辰各安其位,大地生机盎然,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完美的平衡与和谐。
在这个能量结构最核心的位置,用一种极其古老、却能让观者心领神会的符号,标注着两个磅礴的大字——
“天枢”!
“天枢…”
苏清漪喃喃念出这两个字,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触动了血脉深处最古老的记忆,“这就是…维持世界秩序的核心?建木系统的心脏?”
壁画的两侧,则描绘了盛大的祭祀场面。
无数身着古老服饰的先民,神情庄严肃穆,聚集在天枢之下。
他们并非盲目跪拜,而是有序地进行着某种仪式。
一些人手持与四方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态相对应的法器,引导着不同的能量汇入天枢;另一些人则围绕着天枢吟唱、舞蹈,他们的动作似乎与能量的流动韵律相合。
而在这些祭祀者中,有两类人显得尤为突出。
一类人身穿与苏清漪守脉人传承中描述相似的服饰,佩戴着象征血脉与责任的特殊纹章,他们被称为“守脉人”,负责引导地脉能量,维持天枢与大地之间的联系。
另一类人,则身着绣有太阳与火焰图腾的袍服,他们似乎更专注于引导天空星辰与日月之力,他们的旁边,赫然标注着——
“羲和部”!
“羲和!”
孙砚低呼出声,与苏清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墨留下的线索,竟然在这古老的壁画中找到了印证!
羲和部,与守脉人一样,是上古时期侍奉天枢的重要部族!
壁画的其他部分,还描绘了守脉人与羲和部成员与各种秘境生物(包括他们见过的文鳐鱼、狡、当康,甚至开明兽)和谐共处的场景,他们共同维护着这个由天枢主导的、脆弱而精妙的平衡。
整幅壁画,如同一部无声的史诗,向四人揭示了上古时期秘境(或许不仅仅是秘境)的运作真相。
天枢是核心,建木是能量循环系统,而守脉人与羲和部,则是这个系统的维护者与管理员。
“原来…我们守护的,是这个…”
苏清漪抚摸着壁画上“守脉人”的刻痕,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明悟,有自豪,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的家族使命,源头就在这里。
“羲和部引导日月星辰之力…所以他们被称为‘守日者’?”林星遥推测道,同时用设备尽可能高清地记录下壁画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墨,他属于羲和部吗?所以他才有建木的碎片,才知道‘欲救此界,先寻羲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