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安全点内,空气里弥漫着电子设备运行时特有的低鸣与无声的焦虑。
林星遥提出的逆向推演方案,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了唯一的涟漪。
在孙砚被强制要求休息的这几个小时里,她几乎没有合眼。
能量流分析与模拟:
依靠卫星网络连接,林星遥远程调用了一个拥有强大算力的超级计算机集群。
她将扫描得到的残卷高精度数字模型导入,重点标记出所有能量“悬路”的断点。
“我将这些能量通道假设为一种高维度的‘信息流体’,”她向一旁凝神观看的苏清漪解释,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复杂的参数界面,“基于残存的流向数据和‘悬路’断口的形态,结合我们已知的几种上古能量阵法基频(部分来自苏清漪的提供)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流体力学和能量场模型的耦合模拟。目标是推演这些‘悬路’在断裂前,最可能的能量汇聚节点。”
屏幕上,无数道代表能量流动的纤细光流开始沿着残存的玉片脉络蜿蜒前行,它们在断裂处迟疑、盘桓,然后根据算法和预设的规则,尝试着向外延伸、探向虚无。
这是一个极其耗时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成千上万次的迭代运算在沉默中进行,屏幕上的光流图景一次次生成、崩溃、又再次重构。
苏清漪默默地为林星遥递上浓缩能量饮料,自己则继续翻阅着随身携带的、以特殊符号标注的家族皮卷,试图从古老的守脉人传承中找到能与眼前模拟相印证的点滴线索。
孙砚在行军床上辗转反侧,墨的记忆碎片与精神力透支带来的剧痛交织,让他无法真正入睡。
他能感觉到屋内凝重的气氛和电脑风扇加速运转的嗡鸣,这让他更加无法安心休息,只能闭着眼,努力调息,与脑海中混乱的影像抗争。
数个小时后,就在晨曦透过窗帘缝隙,将一线微光投进屋内时,林星遥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呼。
“有了!”
苏清漪立刻起身走到她身后,连假寐的孙砚也挣扎着坐起,望了过来。
屏幕上,经过海量计算后概率高于70%的模拟结果清晰地显示:那些残存的、来自不同玉片的能量“悬路”,尽管起点分散,但其推演出的延伸线,有超过七成的概率,共同指向一个大致的地理方向——现实世界的东南沿海,一个以火山和地热活动闻名于世的区域!
“东南沿海…火山地热…”苏清漪喃喃道,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就在这时,孙砚深吸一口气,强撑着下床,拿起置于床头的青铜镜。“让我试试…”
林星遥想阻止,却见他眼神异常坚定。
他走到工作台前,没有去碰触残卷实体,而是将青铜镜的镜面对准了屏幕上那个被模拟能量流汇聚点标注的区域方向。
他闭上眼睛,努力摒弃脑海中杂乱的记忆碎片,将全部心神沉入镜中,去感应那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关联。
起初,镜面依旧沉寂,只有他额角不断渗出的冷汗显示着他精神的紧绷。
但渐渐地,就在他几乎要再次因力竭而倒下时,青铜镜的镜面突然微微温热起来!
镜背那些神秘的纹路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唤醒,流转起微弱的光华,而镜面本身,虽然未曾投射出具体影像,却传来一阵清晰无误的、带着灼热感的共鸣震颤!
这震颤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孙砚精神感知的炽热信号,如同遥远星火的召唤,与屏幕上模拟出的区域方向产生了明确的呼应!
“是这里…”
孙砚脱力般地后退一步,靠在墙上喘息,但脸上带着确凿的神色,“镜子…有反应,很强烈的…炽热感。方向没错。”
古籍印证与地名锁定:
科技模拟与古老灵性的双重验证,让结论的可信度陡增。
现在,需要为这个目标区域赋予一个确切的名字。
苏清漪立刻行动了起来。她快步走到堆满古籍和地图的桌前,双手几乎带起一阵风。“东南沿海,地火奔腾,云霞常驻…还有残卷提及的‘有巨木栖日之影’…”她口中念念有词,目光如电般扫过一本本古老文献。
《山海经》的竹简复制本、《淮南子》…她的手指在一行行古老的文字间快速移动。
最终,她的指尖猛地停顿在《山海经·海外东经》的一页上,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
“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曰:‘汤谷,谷中水热也。’”
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汤谷,顾名思义,极热之地!其神话背景与‘日出’、‘金乌’(太阳精灵)紧密相关,而‘扶桑’正是神话中的太阳神树!这一切,都与‘朱雀’所代表的‘离火之精’、光明与生命的属性高度吻合!地理特征与神话象征完美契合!”
她拿起一支笔,在东南沿海区域的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就是这里!‘朱雀之羽’最可能的藏匿地,就是神话中的‘汤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