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初秋的第一个“难题”
刚推开爱之桥的门,韩虹就抱着文件夹迎上来,声音里带着点急:“凤姐,张姐又来问了,说男方那边还没给回复。”我接过文件夹,指尖划过“离异带女,要求对方接受孩子”的备注,心里有了数。
苏海正对着电脑整理资料,抬头插了句:“男方上周还说没问题,这周突然没动静,会不会是家里人反对?”我没接话,先给男方打了通电话,那边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母亲觉得“带孩子麻烦”。
挂了电话,我让史芸查男方母亲的联系方式,又让魏安准备些单亲妈妈带娃的正面案例。叶遇春凑过来:“凤姐,要不直接劝张姐降低要求?”我摇头,婚介不是凑数,是找合适的人。
等男方母亲接电话时,我没提相亲,先聊她孙子的趣事,慢慢说到“孩子其实是纽带”。没聊十分钟,对方就说“想跟张姐见一面”。挂了电话,韩虹眼睛亮了:“凤姐,您这招太绝了!”
汪峰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刚买的奶茶:“刚听见你们聊得热闹,成了?”我笑着点头,把奶茶分给大家。初秋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暖乎乎的,像刚牵起的缘分。
下午张姐来的时候,我把男方母亲的话转达给她,张姐眼圈红了:“我还以为没人能接受我家丫头呢。”我拍她的手:“会有的,慢慢来。”魏安把整理好的案例递给她,她翻着翻着,嘴角慢慢翘了起来。
快下班时,男方发来消息,说周末想带母亲和张姐母女一起吃饭。我把消息转给张姐,她立马回复“没问题”。看着手机屏幕,我心里叹口气,婚介这活儿,累但值,每促成一段,就像多了束光。
第四百九十二章:“固执”的老教授
一上班,邱长喜就拿着个登记表跑进来:“凤姐,这位刘教授,条件好得很,就是要求有点怪。”我接过表,上面写着“退休教授,月薪两万,要求女方必须喜欢书法,且不染发”。
苏海凑过来看了眼:“这要求不算怪吧?就是有点具体。”韩虹皱眉:“我昨天跟他聊过,他说之前相的几个,要么染着黄头发,要么说书法是‘老古董’,聊两句就没下文了。”
我让史芸先筛选符合条件的女会员,叶遇春在旁边嘀咕:“喜欢书法的女会员不多吧?”我点头:“是不多,但得找真心喜欢的,不能凑数。”汪峰端着咖啡过来:“我认识个大姐,退休教师,天天在家练书法,头发也是黑的,要不要试试?”
我眼睛一亮,让汪峰联系那位大姐。下午大姐就来了,穿着素色旗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拎着幅自己写的《兰亭序》。我接过字幅,笔画流畅,一看就是下过功夫的。
正聊着,刘教授也到了。两人一见面,没聊别的,先聊书法,从王羲之说到颜真卿,越聊越投机。我跟邱长喜使个眼色,悄悄退了出去,留他们在会客室慢慢聊。
过了快一个小时,刘教授和大姐一起出来,两人脸上都带着笑。刘教授握着我的手:“凤姐,太谢谢你了,终于找到能聊到一块儿的人了!”大姐也说:“我还以为没人懂我喜欢书法呢,没想到刘教授这么懂行。”
送他们走后,韩虹笑着说:“没想到这么顺利,我还以为刘教授多固执呢。”我摇头:“不是固执,是没碰到对的人。”史芸把登记表更新好,抬头说:“凤姐,这算不算咱们初秋的第二桩好姻缘?”
我笑着点头,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风一吹,飘下几片,像在为这段刚萌芽的缘分鼓掌。邱长喜端来刚泡的茶:“凤姐,您这运气也太好了,汪峰刚好认识这位大姐。”我喝了口茶:“不是运气,是咱们肯找,肯等。”
第四百九十三章:办公室里的“小风波”
早上刚到公司,就听见会客室里有争执声。我推开门,看见苏海和一位男会员脸红脖子粗地吵着,韩虹在旁边劝,却插不上话。
我赶紧走过去:“怎么了这是?有话好好说。”男会员看见我,气呼呼地说:“凤姐,你们苏老师太过分了!我就想让他把女方照片给我先看看,他死活不肯!”苏海也急:“咱们规矩就是先了解情况,再安排见面,哪能随便给照片?”
我拉着男会员坐下,给她倒了杯茶:“先生,您别生气,苏海也是按规矩来。咱们婚介不是‘看照片挑人’,是找能过日子的,光看照片,了解不到脾气、性格,万一见面了不合适,不是浪费您时间吗?”
男会员愣了愣,语气软了点:“可我之前在别的婚介,都是先看照片的。”我笑了:“别的婚介有别的规矩,咱们爱之桥,讲究的是‘精准匹配’。您说说您想找什么样的,我让史芸给您筛选,保证都是符合您要求的,见面了肯定有得聊。”
这时候,叶遇春拿着份资料过来:“凤姐,这位先生昨天填的要求,我整理好了。”我递给男会员,他翻着看,苏海也走过来:“先生,我昨天没跟您说清楚,抱歉。您看这份资料里的女会员,都是跟您一样喜欢户外运动、性格开朗的,咱们安排见面,肯定聊得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