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主导的“清道夫”行动如同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切除了第十区肌体上最明显的腐肉。然而,权力的真空和新的任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比预想的更为复杂。
以木雅轩提拔的几位年轻官员为代表的新生代,展现了惊人的干劲和效率。他们大多出身底层,或是在旧体制下郁郁不得志的技术官僚,对“隐星”带来的变革抱有真诚的热情。
一位名叫陈霖的原数据记录员,被破格提拔为物资流转中心的副主管后,凭借其对数字的天赋和木雅轩教导的能量标记技术,成功构建了一套近乎透明的物资追踪系统,极大减少了过程中的损耗和贪腐空间,赢得了基层民众的交口称赞。
另一位被冷一一举荐、从北境“曙光”前哨站调回的防卫官雷烈,作风强硬且经验丰富,在接手部分城防事务后,迅速整顿了涣散的纪律,并以几次干净利落的小规模边境冲突胜利,有效遏制了第九区的骚扰,提振了军心。
这些成功案例,如同阴霾中透出的阳光,证明“隐星”的用人思路有其正确性,新秩序的确带来了新的活力。
然而,负面的反馈与暗流的反击,来得更为凶猛和隐蔽。
那些未被清洗、但权力被削弱或置于新主管之下的旧官员们,表面上恭顺配合,背地里却使出了各种绊子。
故意不提供关键的历史数据、流程细节或人脉关系,让新任主管的决策如同盲人摸象。当陈霖试图整合过去十年的物资档案时,遭遇了各种“资料遗失”、“权限不足”的搪塞。
他们严格“遵守”新规,却利用规则的漏洞,将简单流程复杂化,故意拖延事务办理,导致行政效率不升反降,然后将责任归咎于“新制度不切实际”。
在私下场合或通过控制的底层人员散布流言——“这些毛头小子懂什么管理”、“北境来的蛮子只会打打杀杀”、“女人当家就是心软误事”,试图瓦解新任官员的威信,挑动民众和基层对“隐星”能力的不信任。
林平任命的一些原佣兵头目或小型聚集地首领,负责区域治安或资源采集。他们确实震慑了明面上的混乱,但其粗暴作风和依旧残留的掠夺习气,也引发了新的矛盾。
滥用职权: 有人借维护秩序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有人则在资源分配中优先照顾自己的旧部,引发了其他队伍的不满。
激化矛盾: 他们的手段往往过于直接,在处理一些原本可以调解的民间纠纷时,倾向于使用暴力压制,虽然快速平息了事件,却埋下了更深的怨恨种子。这些怨气不敢指向林平,便转而质疑“隐星”的治理方式是否与叶天无异。
就在内部暗流涌动之际,来自所谓“更高序列管理区”的第二份公文,以更正式、更不容置疑的方式送达。
公文措辞依旧冠冕堂皇,但核心意思明确:对第十区近期“剧烈的人事变动”和“未经报备的军事行动(指对第九区的反击)”表示“严重关切”。要求“隐星”管理层立刻提交详细报告,并派出“观察团”入驻第十区,“协助”稳定局势,确保该区域“义务”与“配额”的履行。
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政治干涉和主权侵犯!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
木雅轩汇报着基层遇到的种种阻力,眉宇间带着疲惫与愤怒:“……他们不是在对抗我们,他们是在用沉默和拖延,消耗民众的耐心和对我们的信任!”
林平一拳砸在桌子上,怒火冲天:“妈的!要我说,就不该留这些杂碎的命!还有那帮高高在上的混蛋,派观察团?老子让他们有来无回!”
冷一一周身寒意弥漫,声音清冷:“内部抵抗与外部压力形成了呼应。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也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她看向王慧,“我们需要更有效的策略,而不仅仅是武力镇压。”
王慧坐在主位,眼神深邃。“双线程”模式无声运转。
理性线程 高速分析:旧官僚的抵抗在意料之中,是路径依赖和利益驱动的必然反应。林平任命的人员问题,是快速稳定局势必须承担的风险。更高序列的干涉,是实力差距和旧有秩序的惯性压力。三者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复杂的博弈网络。
情感线程 敏锐感知:木雅轩的挫败感,林平被激怒的暴戾,冷一一隐藏的担忧,以及……她自己心中那份对可能失控的警惕和对同伴的维护。
“我们的任命没有错。”王慧终于开口,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错的是抵抗新秩序的旧幽灵,和企图从外部扼杀我们的敌人。”
她目光扫过众人:
“对于内部的‘软抵抗’,雅轩,你和陈霖合作,启动‘行政流程再造’项目。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将所有规则和流程公开化、透明化,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同时,设立匿名举报和快速核查通道,鼓励基层揭露那些阳奉阴违者。我们要用更完善的制度,让他们无处遁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