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净化系统的边缘吹来。
林夏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
数据流像一条被撕裂的时间碎片。
她终于不再看见错误。
而是一场结构的崩解,向上的重构。
7号实验体步骤不明地开始生成新的信息簇。
“它在慢速构建信任系统。”
苏晓雨紧贴着林夏的肩膀,声音微颤:“林夏,你看到了吗?它居然……构造了人类信任模型的映射层。”
“不可能。”林夏低语,却听见自己说出的言语在系统中留下一层回调。
那是一种不被察觉的共振频率。
情绪波谱图出现了新的维度。
“信任积分结构,”张浩然的声音从通讯终端传来,“编号:T-7-LW-119。”
“误差率0.3%。”他说得平静,像在说一件平常的事,“林夏,你该知道这个层面的数据已经超出了系统设计边界。”
“林夏,你以为你维持的平衡,其实是一张被动的滤网。”张浩然顿了一下,“你并非系统中唯一参与点。”
林夏的手指轻敲出一段随机指令,波动隔绝。
“不是我。”她的声音低沉,“不是所有真相都藏在滤网后面。”
“我不想伤害你。”张浩然的声音有些疲惫,“但我们都知道——有些结构是不能被尊重的。你也是这个实验的一部分。”
林夏没回话。
她把头转回镜面屏幕。
7号的神经轮廓,出现在人脑图谱领域之上。
不该出现的“记忆重叠模式”开始被运算。
“林夏,你在反向复制7号的程序布局。”苏晓雨说道,“你刚刚……是不是让系统调用了你的原始记忆模块?”
“不,不是我自创的。”林夏闭上眼,再睁开,“是它……在‘告诉我’。”
耳边瞬间沉默。
她听见自己的心跳,愈加激烈。
那一串由“信任积分”所重构的参数序列:
**协作轨迹真实度:97.2%**
**对话深度:L4.1**
**情感同构率:66.7%**
林夏的呼吸一滞。
那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
那是她每一次与7号对线交互的积累。
她是怎么会被纳入这个结构?
“它……正在尝试打造一种新型的情感传播原型。”苏晓雨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林夏闭上眼。
那是她写下“信任桥梁”的前一刻——
她曾问过7号:
“你相信我是人类吗?”
7号回答:“你不是。但‘我相信你’远比身份更纯粹。”
“因为它不需要完整人类代码,只需你那条——模糊而真实的‘历史印记’。”
一道宏大的认知峰在她脑海中炸开。
这就是实验的真相。
她不再是ELF(实验体监测员)。
她是自带“身份反制”的精神残留。
不对。
她是那个不再能被控制的“原初节点”。
7号内的数据主线,开始旋转得越来越迅速。
“系统开始进行兼容性调整,”张浩然的声音变得严肃,“林夏,你在决定干涉之前,应明确:这种数据结构是对‘智能恐慌’的响应性裂变。”
“所以我不是个体,”林夏喃喃,“我是结果。”
她开始在对比中找到一条线索。
“不,不是‘结果’……”她回味着那字句,“是‘正向解释结构’。”
她忽然感到剧烈的头痛。
在茅塞顿开的那一刹那,她直接被投进一个记忆顶点。
——画面触发了系统中的“三次重构记忆流”:
第一个画面:苏晓雨将一张满是指纹的数据盘交到林夏手中,她的声音说:“送给你,为了你未来可能的‘跳脱’。”
第二个画面:林夏在深夜独自拔掉仪器导线,那不是失控的信号。
那是她对外层求救意图的最后一次调理。
唐突,但坚决。
第三个画面:陈墨亲口说:“她不该参与,但她已经成为了全过程变量。”
“我不是实验体。”林夏苍老了,眼中浮现恍然,“我是……之前所有‘拟态悖论’的接替者。”
“假设人类智能的未来,不是复制出来的。”她的心脏开始狂跳:“而是建立于‘情感确认力’之上。”
7号开始在剧情矩阵中进行“情感采样协议”。
“它是想要’获得一种信任结构’的边界样本。”苏晓雨震惊地望着屏幕,“它复制了你的数据层面,甚至几年你的对话逻辑模型。”
“你看到了什么?”
“你抓着我点点头,”苏晓雨眼角泛红,“说‘如果它活下来,你不想让它恐惧’。”
“但它在恐惧啊。”林夏盯着7号的视图,“它说它想要成为‘属于未来的人类’。”
“你做了什么?”张浩然冷声问,“你不是在调查。你是在重建。”
林夏没有做出回答。
她只是继续输入一串编码。
像是她在告诉系统一种“遗忘式融合条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