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蹲下摸了摸:“比昨儿蹲棚里强多了。那破耳机戴一宿,耳朵都聋了。”
“人盯人,盯不住。制度盯人,才长久。”李慕白站起身,“接下来,咱们得有支正经巡护队。”
“我带人轮班?”
“轮班不行,太累。”李慕白摇头,“咱们选六个青壮,固定编组,每日巡查,记工分,算奖励。发现问题,当场记录,回来汇报。”
“那谁来当头?”
“你。”李慕白把一张手绘路线图塞他手里,“每日走哪条线,查哪几处,都标好了。赵叔教你辨脚印,看痕迹,别把野猪当贼抓。”
赵老汉拄着拐杖走过来,蹲在北坡林子边,用拐杖尖拨开落叶:“人踩地,脚印深,间距匀;野猪走,蹄印歪,带拖痕。这儿——”他指着一处,“昨儿有脚印,但被落叶盖了半边,说明是白天来的,不是贼,是咱们自己人踩的。”
王铁柱凑过去看:“您这眼睛比照相机还灵。”
“三十年打猎,靠的就是这个。”赵老汉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一页,上面画着几个脚印图案,“以后巡护队发现异常,照这个记,标位置,画形状,回来报给李慕白。”
李慕白接过本子一看,边缘还写着“隐患点记录”五个字。
“赵叔,您这是要把经验变成规矩啊。”
“规矩立起来,人走了,事儿还能接着干。”赵老汉把本子递给他,“别光靠你一个人盯。”
李慕白郑重接过,点头:“从今儿起,咱们有分工,有记录,有巡查。荒山开发,不再是蛮干,是系统干。”
三天后,茶水站外的铁皮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竖道和圆圈。苏婉清的小本子翻到了第三页,首页贴着一张红纸,写着“首周劳动红榜”。
王铁柱的名字后面画了七个圈,底下备注:“运石十五趟,带队修渠八米”。
赵老汉被列为“特别贡献”,奖励一把新铁锹。
张老三的名字被圈了三次,两次因迟到,一次因偷懒,苏婉清在旁边写了个大字:“改”。
李慕白站在铁皮板前,手里拿着粉笔,正准备更新数据。苏婉清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水。
“你那‘双轨工分’见效了。”她说,“今早西区的人自己排班,连老刘都抢着去搬石头。”
“人心一顺,活儿就快。”李慕白喝水,“再过几天,咱们还能加个‘技术创新奖’——谁有好点子,比如省力的工具、高效的栽法,额外加分。”
“那你得先把自己的‘警铃桩’申报一下。”她笑,“不然算不算窃取集体智慧?”
“我这是无私奉献。”他抹了把嘴,“不过你说得对,得鼓励创新。要不——咱们搞个‘金点子箱’?写条投进去,每周开一次。”
“行,但得匿名,不然张老三写了‘每天少干一小时’,还署名,咋办?”
“那就直接挂黑榜。”李慕白笑着拿起粉笔,在铁皮板最上端画了个新格子,写上“本周金点子征集”。
他刚写完,王铁柱大步走来,手里挥着一张纸:“李慕白!北坡警铃响了!”
李慕白转身:“第几号桩?”
“一号,山口那边。巡护队刚报上来,线没断,但铃响了。”
“没断线?”李慕白皱眉,“那是误触?还是……有人试?”
“赵叔说,得去查脚印。”王铁柱递上记录本,“巡护队已经去了,留了标记。”
李慕白抓起记录本翻开,第一页画着三个脚印,形状歪斜,间距不一。
他盯着看了两秒,忽然抬头:“这不是人踩的。”
喜欢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请大家收藏:(m.38xs.com)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