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把那张写着西市新冒出来三个假摊位的纸条拍在桌上时,李慕白正蹲在仓库角落,拿刷子刷一个刚拆完货的冷链箱。箱子内壁还结着霜,他刷得认真,像是在擦自家祖传的铜盆。
“你还刷它干啥?又不能当饭吃。”王铁柱喘着粗气,鞋底蹭着地上的菜叶渣,“那边价格都压到六分了,再这么下去,咱们的会员怕是又要动摇。”
李慕白没抬头,手里的刷子转了个方向,把角落的冰碴抠下来,扔进桶里。“动摇的人,都是没尝过苏婉清番茄汤的。尝过的,谁还稀罕泔水桶里泡过的烂番茄?”
王铁柱一愣,随即咧嘴:“你这话说的,跟说书的似的,听着舒坦。”
“不是说书,是事实。”李慕白站起身,拍了拍手,“他们降价,说明慌了。越慌,越容易出错。咱们不急,等他们自己把自己绊倒。”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苏婉清掀开门帘冲进来,手里攥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少见的兴奋:“慕白!省城‘绿野仙踪’餐厅的采购部来了电话,说要见你!”
王铁柱瞪眼:“哪个‘绿野仙踪’?就是城里那家吃饭要提前半个月排队的?”
“还能有几家?”苏婉清把纸条递过去,“他们说看了咱们会员日的反馈,想谈长期合作。试单要求——连续三天,每天两千斤黄金西红柿。”
仓库里一下子安静了。
王铁柱嘴巴张了张,像条离水的鱼:“两千斤?咱们现在一天顶多出八百斤,这哪够?”
李慕白接过纸条,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一扬:“不够,那就让它够。”
“你疯了?”王铁柱差点跳起来,“你当菜是大白菜,说长就长?”
“菜不会自己长,人会动。”李慕白把纸条折好塞进衣兜,“你去把赵老汉请来,再叫上村东头那五户还没签合同的,就说——合作社请他们当‘临时特聘采摘要员’,日结工资,价格上浮一成,干不干?”
王铁柱愣住:“特聘……采摘要员?这都啥词儿?”
“新词儿听着体面。”李慕白笑,“人嘛,图个尊重。你告诉他们,这不是打工,是支援省城精神文明建设。”
苏婉清噗嗤笑出声:“你这张嘴,迟早能把驴说瘸。”
“瘸了正好拉车。”李慕白转身往外走,“走,咱们去冷链公司,谈专线。今天就定下来,明天就开始跑。”
三天后,第一车两千斤黄金西红柿准时送达“绿野仙踪”后厨。采购主管亲自验货,掰开一个番茄,汁水顺着指缝流下来,他舔了一口,眼睛一亮:“这甜度,比蜂蜜还正!你们这菜,是施了金坷垃?”
李慕白摇头:“没金坷垃,就两样东西——良心和力气。”
主管哈哈大笑:“好!就冲你这话说得实在,合同现在就签!从今往后,你们是咱们唯一的蔬菜直供方!”
签约仪式刚完,李慕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苏婉清又递来一张名片:“本地农产品加工厂的厂长想见你,说想谈谈深加工合作。”
“深加工?”王铁柱挠头,“咱这菜还不够卖,还加工啥?”
“卖得再好,也是初级产品。”李慕白接过名片,“加工厂能把菜做成酱、干菜、罐头,附加值翻几倍。咱们要是只卖鲜菜,等于把后半截钱白白送人。”
下午,加工厂厂长来了,五十来岁,一脸精明相,转了一圈大棚,皱眉道:“你们这分拣全靠人工,大小不一,品相不稳。我们厂子讲究标准化,这合作——难。”
李慕白不急,带他去了刚结束的第二场会员日现场。大棚里,二十多个村民正忙着采摘、分装,有说有笑,秩序井然。
“您看,”李慕白指着人群,“这不是工人,是主人。他们摘的每一颗菜,都像是给自己孩子准备的午饭。人心齐了,效率自然高。”
厂长半信半疑:“可设备呢?你们连自动分拣机都没有。”
“设备可以买。”李慕白掏出账本,“我打算把下季度的部分分红暂借出来,先上一台。您要是信得过,咱们可以搞‘设备共投’——您出技术,我出地和人,利润按比例分,怎么样?”
厂长眼睛一亮:“你这小子,脑子活啊!”
“不活不行。”李慕白笑,“菜种不好,饿肚子;脑子不动,饿心。”
两人当场达成合作意向,厂长还答应派两名技术员来指导品控流程。
消息传回村里,却炸了锅。
“跟外人合作?那咱们的菜不就成人家的了?”
“分红的钱拿去买机器?那我年底拿啥?”
“李慕白这是要当老板,把咱们全变成打工的!”
村委会议室里,七嘴八舌,火药味十足。
老支书张大山坐在主位,抽着旱烟,一言不发。直到吵得差不多了,才磕了磕烟斗:“都嚷嚷完了?让慕白说两句。”
李慕白站起来,没急着解释,而是从包里拿出一本签到册,翻到某一页,推到桌前:“这是上个月会员日的记录。三十七人到场,二十八户当场表示愿意扩种。咱们的菜,不是没人要,是供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