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没有驶向程家大宅的方向。
而是在沈瑶的指示下,拐进了一条栽满了百年银杏的幽静小路。
最终,停在了清北大学那扇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西校门前。
程昱停下车,看着身旁的小女人解开安全带,眼底闪过一丝不解。
他不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回来做什么。
“我去见老师。”
沈瑶转过头,对着他笑了笑,“很快就回来,你在这儿等我。”
说完,不等他回答,她便推开车门,独自一人,走进了这座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
十月的京城,秋高气爽。
阳光透过金黄的银杏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
沈瑶踩着满地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踩着一曲旧日的歌谣。
这里的一切,都和她记忆中一样,充满了书卷气和与世无争的宁静,与外面充满了硝烟与算计的商业世界,格格不入。
她熟门熟路地穿过几栋古朴的教学楼,走进了一栋毫不起眼的实验楼。
推开三楼最深处,那间挂着“国家物流战略推演中心”牌子的实验室大门。
混杂着旧书、尘埃特有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
实验室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
不是普通的沙盘,而是一个按照1:比例,精确复刻了整个华夏地形地貌的三维立体模型。
模型上,纵横交错地布满了无数条用不同颜色的光纤,代表着公路、铁路、航线的网络。
无数个米粒大小的微型光点,正在这些网络上飞速地流动,模拟着全国每天数以百亿计的包裹流转。
这套系统,是整个华夏物流体系的“大脑”。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夹克,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老人,正佝偻着背,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指挥棒,对着沙盘,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
王秉文。
沈瑶的硕士生导师。
华夏科学院院士,国家智囊团核心成员。
一个名字足以让整个华夏科技界都为之震动的国宝级人物。
“来了?”
王秉文没有回头,只是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淡淡地开口。
仿佛早就知道她会来。
“嗯,老师。”
沈瑶走上前,恭敬地站在他身后。
“遇到麻烦了?”
王秉文依旧盯着沙盘,指挥棒在某个拥堵的枢纽节点上,轻轻地点了点。
沈瑶也不隐瞒,将马云山的联合封杀,和自己想要自建物流帝国的疯狂想法和盘托出。
实验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剩下沙盘上代表着数据的光点,在无声地奔流。
许久,王秉文才缓缓地直起身,转过头来。
他摘下老花镜,用一块绒布,仔仔细细地擦拭着。
看过无数风云变幻的眼睛,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与……失望。
他叹了口气。
“马云山这个人,”
“格局,小了。”
沈瑶的心猛地一动!
“他以为,他建立的,是一个商业帝国。”
王院士重新戴上眼镜,转身,指着面前那个巨大的,包罗万象的沙盘模型,声音里带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沉重。
“可他忘了,他脚下的这片土地,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商业帝国!”
他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了沙盘上密密麻麻,代表着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镇的区域!
那些区域光点稀疏,物流网络混乱不堪,像一张张破了洞的渔网!
“现在的物流体系,都是外包,是加盟!
层层转包,管理混乱,末端服务差到离谱!
更重要的是!”
王院士的声音陡然拔高!
“它无法有效地吸纳,我们国家最庞大的数以亿计的社会就业人口!”
他的手指,狠狠地戳在了沙盘上!
也狠狠地戳在了沈瑶的心尖上!
“国家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老人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浑浊的老眼里,燃起了一簇灼热的火焰!
“是就业!是稳定!”
沈瑶的呼吸猛地一窒!
她感觉自己脑海里通往更高维度的大门,被老师这几句话,轰然撞开!
她瞬间就明白了!
自己看似疯狂的商业计划背后,所蕴含的足以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丫头,”
王秉文看着她瞬间亮得吓人的眼睛,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你要建的,不能是一个只为了给你自己的并夕夕,输送弹药的后勤部。”
他像是在为她未来的帝国亲手描绘蓝图。
“而是一个,能够吸纳上百万快递员就业,全部采用直营模式,由中央智能系统统一调度,服务于整个国家经济内循环的……”
“新时代物流网络!”
说完,他缓缓地走到堆满了各种图纸和文件的办公桌前,拉开了最底下上了锁的抽屉。
从里面拿出了一份牛皮纸文件袋。
文件袋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字,只有一个用鲜红印泥盖下的国徽印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