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四周悄然无声。
雾气缭绕中,村民远远伫立,目光复杂地望着这个曾带头毁灶的男人。
有人愤恨,有人不忍,更多人是迟疑——他们也在等一个答案:背叛者,是否还能回头?
萧决立于阶侧阴影处,玄衣如墨,神色不动。
他悄然伸指扣住梁断契腕脉,触手冰凉滑涩,气血滞涩如枯井。
片刻后,他眸光微敛,低语:“你给他生路,是为立信。”
“信若不立,共灶必散。”苏晏清收回手,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村落尽头那三座坍塌的灶台,“我们重建的不只是火,是‘同锅而食’的念想。若连悔过之路都堵死,那与膳察司以令压人、以刑止异又有何分别?”
萧决默然。
他向来以铁血手段执掌玄镜司,查案无情,诛逆不留余地。
可此刻,他竟无法反驳她的话。
不是因为她仁慈,而是因为她看得更远——她要的不是一群畏惧契约的顺民,而是一条真正由人心点燃的长链,环环相扣,不可斩断。
当夜,西岭无星,唯风穿林响。
一支支松火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映红了山道。
老传灶亲自携锤凿上前,陈民契捧着新抄的《灶盟录》在一旁记录,火引娘则守在废灶旁,将一缕缕重新捻好的灶心棉埋入炉基。
第一块砖被放回原位时,有人低声唱起了旧时的“炊祭谣”。
起初是零星几句,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带着泥土与烟火的气息。
终于,三堆柴薪被点燃。
火焰腾跃而起,橙红明亮,照亮了每一张沉静的脸庞。
七十二灶遥遥呼应,火光连成一片,仿佛大地之上燃起了一道新的银河。
与此同时,京城深处,奉膳郎独坐于幽室之中。
案上摆着一枚鎏金令牌——“奉相令”,象征着他对江南灶务的统辖之权。
此刻,那令牌表面竟浮现出一道极细的裂纹,如同蛛网蔓延。
窗外传来孩童嬉笑,夹杂着饭菜香气。
他推窗望去,惊觉街巷口不知何时搭起了几座简易木台,百姓自发摆出锅碗瓢盆,你添米、我加菜,共享一锅热饭,其乐融融。
灯火映照笑脸,宛如人间暖春。
他怔怔望着,喃喃自语:“原来……灶火从不在令中,而在人心。”
忽有密报自暗道递入。
他拆信一读,瞳孔骤缩——“陛下召您回京,问‘江南之乱’。”
手指猛然收紧,令牌边缘割破掌心。
他缓缓起身,望向南方夜空,眼中光影交错,似有千钧重担压落肩头。
忠诚与恐惧、野心与良知,在胸中激烈撕扯。
归顺?还是……反戈?
晨雾未散,西岭三灶重燃的火光尚在,暖意未冷。
火引娘正欲合眼小憩,忽感掌心金纹一冷——如同寒针刺骨。
她猛地睁眼,脸色骤变。
百里之外,两处“共灶点”的契火,骤然熄灭。
喜欢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请大家收藏:(m.38xs.com)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