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陆博士。昨晚休息得可好?晕船好些了吗?”陈先生放下餐盘,里面是和他一样的简单食物。
“好多了,多谢您的饼干。”陆知行感激地说,“还未正式请教陈先生大名?”
“鄙姓陈,陈怀瑾。”老者温和地笑了笑,拿起勺子,“怀瑾握瑜之怀瑾。”
陈怀瑾…陆知行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隐约觉得有些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在前世的记忆里,是哪一位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但他可以肯定,这位气度儒雅、目光深邃的老者,绝非普通学者。
“原来是陈老先生。晚辈陆知行。”他恭敬地回道。
“知行,好名字。知行合一,方是正道。”陈怀瑾赞许地点点头,话锋却微微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陆博士昨日在看什么书?我看你笔记上写的‘集成电路’…这个词,倒是新鲜得很,老夫在国外的期刊上,似乎也只见零星提及。”
陆知行心中一动。果然,这位陈老先生注意到了他的笔记本,而且显然对此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在1962年,能知道“集成电路”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站在了学术视野的前沿。
他斟酌了一下词句,谨慎地回答:“是晚辈的一些胡思乱想。觉得未来的电子设备,可能会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或许需要把很多晶体管、电阻这些东西,做在一块小小的材料上。”
陈怀瑾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但语气依旧平和:“不是胡思乱想。贝尔实验室的 Kilby 和仙童公司的 Noyce,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只是,要实现它,谈何容易。材料、工艺、设计…每一步都是天堑。”他顿了顿,看着陆知行,意味深长地说,“尤其是在我们即将回去的那个地方,可能连拉出一根合格的单晶硅都困难重重。陆博士觉得,我们有机会吗?”
陆知行迎上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他从陈怀瑾的眼中,没有看到质疑,反而看到了一种深切的期待和一种寻求共鸣的渴望。
“事在人为,陈老先生。”陆知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天堑,就是用来跨越的。别人用十年,我们可以用二十年、三十年…但这条路,必须走。否则,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
陈怀瑾静静地看了他几秒,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随即化为一种复杂的、带着些许欣慰的神情。他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聊起了船上的见闻和天气。
但陆知行知道,有些种子,已经在第一次对话中,悄然埋下。
早餐后,陈怀瑾先行离开。陆知行独自走到甲板上,凭栏远眺。海天一色,灰蒙蒙的,看不到尽头。海风猛烈,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
他从口袋里,又摸出了那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关于IBM新闻的纸条。海风似乎想将这轻薄的纸片从他手中夺走,他用力捏紧。
那小小的铅字,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新闻,而是战书,是号角,是他此生必须跨越的第一座山头。
他将纸条紧紧攥在手心,目光穿透茫茫海雾,仿佛已经看到了远方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海岸线。
“必须走…”他低声重复着早餐时的话,声音消散在海风里,信念却愈发坚如磐石。
喜欢重生之科技王冠请大家收藏:(m.38xs.com)重生之科技王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