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十九日内,贾珍特意请了一百单八名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的魂魄,以免亡者背负罪孽;又在天香楼上设了一坛,请来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之后将灵柩停放在会芳园中,灵前另外安排了五十名高僧、五十名高道,按七日一轮,对着法坛做法事。那贾敬听说长孙媳死了,只因他一心想着早晚就要飞升成仙,不肯回家沾染红尘,以免前功尽弃,因此并不在意,只任凭贾珍料理。
贾珍见父亲不管,越发恣意奢华起来。挑选棺材板材时,看了几副杉木板都觉得不中用。可巧薛蟠前来吊唁,见贾珍正在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用来做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他坏了事儿,就没能拿去。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人敢出价买。你要是想要,就抬来用罢。” 贾珍听了,眼睛瞬间发亮,脚步都轻快了几分,喜之不尽,当即命人去抬。众人围过来看,只见这板材的帮底都厚八寸,纹理像槟榔,气味如檀麝,用手敲击,发出玎玲作响,如同金玉之声。大家都啧啧称奇,连连称赞。贾珍笑着问:“这板价值几何?” 薛蟠摆了摆手,笑道:“拿一千两银子,只怕也没地方买去。什么价不价的,赏给店里的人几两工钱就是了。” 贾珍连忙道谢,即刻命人解锯糊漆。贾政在一旁劝道:“此物恐怕不是常人能享用的,用上等杉木收敛也就罢了。” 此时贾珍恨不能替秦氏去死,哪里听得进这话。
谁知没过多久,又传来消息,秦氏的丫鬟瑞珠见主子死了,竟一头撞在柱子上殉主身亡。这事着实罕见,合族的人都连连称叹。贾珍便以孙女之礼将瑞珠收敛,一并停灵于会芳园的登仙阁。另一个小丫鬟宝珠,见秦氏没有子女,便心甘情愿认作义女,发誓要承担摔丧驾灵的重任。贾珍喜得眉开眼笑,当即传下话来,从此众人都称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子的丧礼规制,在灵前哭得哀哀欲绝。于是,合族上下以及家下人等,都各自遵守旧制行事,不敢有丝毫紊乱。
贾珍想到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出来不好看,就连出殡时的执事也不多,因此心里十分不自在。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派人送来,随后又坐着大轿,打着伞、鸣着锣,亲自前来上祭。贾珍连忙上前迎接,将他让至逗蜂轩献茶。贾珍早已盘算好主意,趁机说起要给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何等精明,立刻会意,笑着说道:“想来是为了丧礼上风光些罢。” 贾珍连忙陪着笑点头:“老内相所见不差。” 戴权道:“这事倒凑巧,正好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名龙禁尉少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送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交情,看在他爷爷的分上,我就胡乱应了。还剩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也来求,想给他儿子捐,我没工夫应他。既然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过来。” 贾珍听了,连忙吩咐:“快命书房里的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 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贾珍看了一眼,连忙递给戴权。戴权接过一看,上面写道: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戴权看罢,随手递给身边的贴身小厮收好,说道:“回去送给户部堂官老赵,就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把这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 小厮答应着收好,戴权便起身告辞。贾珍十分恳切地挽留,却留不住,只得送他出府门。临上轿时,贾珍问道:“银子是我到部里去兑,还是一并送到老内相府中?” 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要吃亏。不如就按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 贾珍感激不尽,说道:“等服满之后,我一定亲自带小犬到府中叩谢。” 两人作别而去。
接着,又听见外面传来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人刚把她迎入上房,又看见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三家的祭礼已经摆在灵前。不多时,三位侯伯下轿,贾政等人连忙上前迎接至大厅。如此这般,亲友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实在难以计数。只这四十九日里,宁国府所在的街上,白漫漫的人来人往,都是吊唁的亲友;花簇簇的官来官去,皆是送礼的官员。
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去户部领了执照回来。灵前的供品、执事等物,都按五品官员的规制摆放。灵牌和疏文上都写着 “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会芳园临街的大门洞开,两边建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一对对执事摆得整整齐齐,刀斩斧齐。门外还竖着两面朱红销金大字牌,上面大书:“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对面高高搭起了宣坛,僧道两班的对坛榜文上写着:“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四大部州至中之地,奉天承运太平之国,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等,敬谨修斋,朝天叩佛”,以及 “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镇,四十九日消灾洗业平安水陆道场” 等语,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