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言辞恳切,点明“沈瑄”的重要性关乎“社稷将来”,既是对陆明轩的信任,也是一种无形的重托。陆明轩在朝中地位特殊,消息灵通,有他暗中关注,朱宸瑄在军中的大体动向和安全便能多一重保障。
第二封信,则是写给镇守大同、威震北疆的元帅王骥。王骥是军中宿将,以刚正忠勇着称,早年曾受过陆明轩父亲的举荐之恩,与陆明轩私交甚笃,对皇帝更是忠心耿耿。沈清漪通过陆明轩的渠道,早已对此了然于心。她在此信中,语气更为简洁直接:
“……王元帅钧鉴:冒昧致书,万望海涵。有子侄‘沈瑄’,年少志大,慕元帅威名,欲投麾下效力,稍尽绵薄。此子性情耿直,略通武艺兵事,然未经战阵,稚嫩之处甚多。恳请元帅视若寻常士卒,严加管教,不必稍有宽纵。唯望于刀剑无眼之时,能得照拂一二,令其多得历练,少履奇险。此情此恩,没齿难忘。”
这封信,既表达了请托之意,又明确要求“视若寻常士卒,严加管教”,姿态放得极低,符合一个“寡居母亲”的身份,也避免了引起王骥的反感。同时,“不必稍有宽纵”与“照拂一二”之间的微妙平衡,正体现了沈清漪的深意——她不要儿子被特殊照顾以致失去磨砺的机会,只希望在他真正面临生死危机时,能有人拉他一把。
她将两封信分别以火漆密封好,盖上特殊的、代表她身份的暗记。然后轻轻敲了敲书案下的一个机关。不过片刻,顾慎行便如同鬼魅般悄然出现在书房内。
“夫人。”
“顾先生,”沈清漪将两封信递给他,神色凝重,“这两封信,动用最紧急、最安全的渠道,分别送往京城陆大人和大同王元帅处。务必亲手交到。”
顾慎行接过信,看也未看便纳入怀中:“夫人放心,末将明白。”
“另外,”沈清漪继续道,“瑄儿北上,你……选派两名最机警、最忠诚的暗卫,以同乡或投军者的身份,随行护卫。非生死关头,不得暴露,亦不得干预他的任何决定。只需确保……他的消息,能及时传回来。”
“是!”顾慎行沉声应命。他深知,这是夫人能为小主人做的,最大限度的、也是最后的保护了。
安排完这一切,沈清漪仿佛被抽走了大部分力气,她挥了挥手,示意顾慎行退下。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她独自一人,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由带着寒意的夜风吹拂面庞。
窗外,月色朦胧,繁星点点。她的瑄儿,即将如同这漫天的星辰之一,投入那广阔而未知的天地。
放手,是母亲最深的爱与最痛的割舍。
而筹谋,则是她唯一能为他披上的、无形的铠甲。
“瑄儿……”她对着无边的夜色,发出几不可闻的呢喃,“愿你……平安归来。”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朝女官沈清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