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箭雨落下的同时,李驴儿率领的刀盾手如同鬼魅般从南面突入,他们动作迅捷,将携带的火油疯狂泼洒在那些堆积如山的粮囤和草料堆上。
沈瑄一马当先,率领剩下的一千多精锐,如同利刃般直插营地心脏!他手中长枪如龙,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竟无一合之将!目标明确——那杆飘扬着狼头大纛的中军大帐!
留守的鞑靼将领刚从帐中冲出,便被沈瑄一箭射中咽喉,当场毙命!主将身亡,营地更加混乱。
“点火!”沈瑄看到李驴儿等人已基本得手,厉声大喝!
刹那间,无数火把被扔向了泼满火油的粮囤!
“轰——!”“轰——!”
冲天的烈焰猛地窜起!干燥的粮草遇到了火油,如同遇到了最贪婪的饕餮,火势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风借火势,火助风威,顷刻之间,大半个白水泊营地便陷入了一片熊熊火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连数十里外都能清晰看见!
粮食被焚的噼啪声,鞑靼士兵惊恐的哭喊声,战马的悲鸣声,与明军将士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毁灭与胜利的交响!
“撤!按预定路线,全速撤退!”沈瑄见目的已经达到,毫不恋战,立刻下达了撤退命令。明军来如雷霆,去如疾风,在鞑靼守军尚未从大火和混乱中完全反应过来时,便已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与雪原之中。
就在白水泊冲天火光亮起后不久,正在大同城下督战、志得意满的阿剌知院,也看到了后方天际那异样的、不祥的红光。起初他还以为是营地篝火,但很快,快马疾驰而来的斥候带来了让他如坠冰窟的消息:
“大汗!不好了!白水泊……白水泊粮草被明军焚毁了!”
“什么?!”阿剌知院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从马背上栽下去!粮草被焚!这意味着他数万大军瞬间断了补给!在这天寒地冻的塞外,没有粮食,没有草料,军队还能支撑几天?
恐慌,如同瘟疫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鞑靼大军中蔓延开来。士兵们窃窃私语,将领们面露惶然。军心,在得知后院起火、粮草尽毁的瞬间,彻底瓦解了!
与此同时,大同城头,一直密切观察敌阵的王骥,也看到了那远方冲天的火光,接到了沈瑄派死士冒死送回的成功信号!
老元帅猛地一拍城墙垛口,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天佑大明!沈瑄成了!传我将令!全军出击!擂鼓!进攻!”
“咚!咚!咚!咚——!”
沉闷而雄壮的战鼓声,如同九天雷鸣,轰然炸响!大同城门洞开,养精蓄锐已久的明军主力,如同决堤的洪流,呐喊着冲向已然军心涣散的鞑靼大营!
失去了斗志的鞑靼军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明军骑兵肆意冲杀,步卒奋勇砍伐。战场上,到处都是溃逃的鞑靼士兵和丢弃的旗帜、兵器。
阿剌知院见大势已去,悲愤交加,却也无力回天,只能在亲卫的死命保护下,仓皇向北逃窜,连象征着权力的大纛都弃之不顾。
是役,明军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俘获无算,缴获马匹、辎重堆积如山。阿剌知院元气大伤,数年之内,再无力组织起如此规模的南侵。宣府之围不战自解,北疆危局,一朝尽覆!
当沈瑄率领着历经千辛万苦、折损近半却士气高昂的部队,押解着部分俘虏和缴获,返回大同城时,迎接他们的是全城军民的震天欢呼和由衷敬意。
王骥亲自出城相迎,看着眼前这个浑身浴血、甲胄破损、面容憔悴却眼神愈发明亮的年轻将领,老元帅激动得胡须微颤,他用力拍着沈瑄的肩膀,声音洪亮,传遍三军:
“好!好一个沈瑄!千里奔袭,焚敌粮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此乃——奇功!盖世奇功!”
“奇功!盖世奇功!”数万将士齐声呐喊,声浪直冲云霄。
沈瑄立于万军之前,沐浴在无数崇敬的目光中。他知道,他做到了。他用一场堪称传奇的胜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告慰了母亲的期望。他的名字,“沈瑄”,连同“白水泊焚粮”、“决胜千里”的壮举,必将随着这场大捷,传遍大明南北,载入帝国史册。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一份更大的波澜,或许才刚刚开始涌动。这份泼天大功,将把他推向一个更加耀眼,也更加无法回避的位置。遥远的帝都,那双逐渐衰老却依旧掌握着天下权柄的眼睛,想必……也已经看到了这份战报。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朝女官沈清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