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宸瑄亲率三千精骑,如同一柄尖刀直插女真腹地古勒寨之时,辽东的败绩与危机,正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带着血与火的气息,疯狂涌向帝国的中枢——北京城。
萨尔浒城在女真大军日夜不停的猛攻下,终因寡不敌众,血战数日后城破!守城官兵大部殉国,城中文武或自尽,或被杀,粮草军械尽数为女真所获。紧接着,辽东总兵官李如松(此为虚构,历史上此时李成梁尚未完全崛起,为情节需要设定)率援军仓促赶到,在萨尔浒城外遭觉昌安预设埋伏,明军大败,李如松身负重伤,仅率千余残兵退守辽阳!
与此同时,抚顺关在塔克世部的持续猛攻下也岌岌可危,关外数个堡寨接连被拔除,烽烟几乎连成了线!
“萨尔浒失陷!李总兵败绩!辽东危殆!”
一道道沾满泥污和血渍的告急文书,被快马信使声嘶力竭地呼喊着送入兵部衙门,随即如同炸雷般在紫禁城上空爆响。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恐慌、愤怒、质疑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早已按捺不住的反对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秃鹫,立刻蜂拥而上。以都察院御史钱受益、礼部右侍郎周洪谟(与某些对朱宸瑄心怀忌惮的皇子势力关联)为首,数十名官员纷纷上疏,弹劾的矛头直指蓟辽总督朱宸瑄!
“陛下!蓟辽总督朱宸瑄,到任以来,不修德政,专事严刑峻法,排挤宿将,致使边镇离心离德!今女真犯境,连陷城堡,损兵折将,皆因其处置失宜,练兵无方所致!”
“臣附议!朱宸瑄年少轻狂,徒有虚名,实则不堪重任!其母出身不明,德行有亏,恐有干天和,方致此边衅!”
“陛下!当务之急,应立即罢免朱宸瑄,另选老成宿将,主持辽东大局,否则辽沈不保,京师震动啊!”
一时间,要求罢黜朱宸瑄的声浪甚嚣尘上。仿佛辽东所有的失败,都应该由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总督一人承担。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朱宸瑄之前的功绩和孙承宗通敌的事实,紧紧抓住眼前的败局,极尽夸大渲染之能事,意图借此机会将这颗眼中钉彻底拔除。
养心殿内,药味浓郁。皇帝朱见深半躺在榻上,脸色蜡黄,胸口剧烈起伏,显然被接连的坏消息和朝堂的攻讦气得不清。张宏小心翼翼地侍立一旁,将那些言辞激烈的弹劾奏章一一念出。
“练兵无方……致启边衅……不堪重任……”皇帝重复着这些刺耳的词汇,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他岂会不知这些人的心思?无非是借题发挥,排除异己罢了。
“陛下,”张宏低声劝道,“朝议汹汹,皆指朱总督……是否暂且让他回京述职,以平息物议?”
“平息物议?”皇帝猛地咳嗽了几声,眼中却爆射出锐利的光芒,“平息了物议,就能打退女真?就能收复萨尔浒?就能稳住辽东?!”
他挣扎着坐直身体,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群蠢材!只知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盯着朕的儿子那点所谓的‘过错’!他们可知道,觉昌安此举,绝非寻常寇边,其志不小!此刻临阵换将,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皇帝的心中,此刻异常清明。他了解自己的儿子,朱宸瑄或许年轻,或许手段激烈,但其能力、其忠诚、其对战局的敏锐,远超朝堂上这些夸夸其谈之辈。孙承宗通敌之事,更是证明了蓟辽积弊之深,非雷霆手段不能整顿。眼前的败局,固然有朱宸瑄初来乍到、根基未稳的原因,但更深层的,是多年边备松弛、军纪涣散埋下的苦果!
更重要的是,他收到了朱宸瑄出发前发出的密奏,其中详细阐述了他对女真威胁的判断,以及……那份“直捣古勒寨”的惊人计划!
“围魏救赵……好胆色!好气魄!”皇帝在心中暗赞,尽管也为儿子的冒险捏了一把汗,但他知道,这是目前打破僵局最可能奏效的一步险棋。他必须给儿子争取时间,必须顶住这朝堂的压力!
“拟旨!”皇帝深吸一口气,对张宏吩咐道。
张宏连忙铺开明黄绢帛,提起朱笔。
皇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迩者建酋猖獗,犯我辽东,将士戮力,然偶有挫失,此乃虏势方张,非战之过也。”开篇便定了调子,将败绩归因于敌人强大,而非主帅无能。
“蓟辽总督、太子太保朱宸瑄,忠勇素着,韬略非凡,前肃内奸,功在社稷。兹值边关危殆之际,正需砥柱中流。”
“着朱宸瑄,全权督师蓟、辽、保定等处军务,一应剿抚事宜,皆许其相机专断,不必中制!辽东、蓟州、永平、昌平各镇官兵,悉听调遣,如有违抗,以军法从事!”
“望尔仰体朕心,殚精竭虑,早奏肤功,以副委任之重!钦此。”
“相机专断,不必中制!” 这八个字,重若千钧!这意味着皇帝将辽东乃至整个蓟辽防区的军事指挥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朱宸瑄,赋予了他在战场上最大的自主权!这是绝对的信任,也是巨大的压力!
当这道圣旨由司礼监太监、锦衣卫护送,驰出京城,奔赴蓟辽之时,朝堂之上再次一片哗然!
反对者们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想到,皇帝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非但没有问责朱宸瑄,反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权力!这简直是……
“陛下这是被妖……被蒙蔽了圣听啊!”钱受益在家中气得摔了茶杯。
“相机专断?这……这岂非成了藩镇?!”周洪谟等人忧心忡忡,却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反对圣旨。
而那些一直保持中立或暗中支持朱宸瑄的官员,如陆明轩等,则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也为远在辽东的朱宸瑄捏了一把汗。皇帝此举,是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他身上,此战若胜,朱宸瑄地位将稳如泰山;若败……恐怕万劫不复。
圣旨如同一声惊雷,暂时压下了朝堂的喧嚣,却也使得所有人的目光,更加聚焦于那片烽火连天的北疆。所有人都明白,现在,一切的焦点都在那个年轻的总督身上。他能否力挽狂澜,证明皇帝的信任没有错付?还是会在内忧外患中折戟沉沙?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跨越千里,重重地压在了正在率军奔袭的朱宸瑄肩上。而他,对此还一无所知,正迎着辽东凛冽的秋风,向着未知的危险与荣耀,毅然前行。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朝女官沈清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