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言辞恭顺: 所有上奏的文书,朱宸瑄都亲自审阅,要求措辞务必极尽恭顺谦卑,反复强调“臣蒙先帝及陛下天恩,委以边陲重寄,敢不殚精竭虑,以报皇恩于万一?”“所有举措,皆为大明确保北门无忧,使陛下可高枕于九重。”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兢兢业业、偶有“专擅”也是为了效率的“边臣”,而非裂土封疆的藩王。
这套组合拳悄然打出。北疆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往京城,内容翔实,态度恭谨。朝廷派来的官员在蓟州、定北堡等地,看到的是军容整肃、边防森严、市井繁荣、胡汉渐融的景象,与奏报所言基本吻合。而北疆额外上缴的贡赋,更是实实在在地充盈了内帑和国库,让朝廷中枢一些务实派官员对朱宸瑄观感颇佳。
朝堂之上,那些弹劾的声音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在北疆主动释放的善意和展现出的“忠诚”事实面前,其力度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年轻的皇帝看着案头那些言辞恳切、贡品丰厚的北疆奏章,再对比某些只会空谈的言官,心中的天平难免有所倾斜。他将几份言辞最为激烈的弹章压下,只是下了一道不痛不痒的旨意,勉励镇北王“恪尽职守,永固边陲,勿负朕望”,算是将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下去。
危机看似化解,但朱宸瑄与苏雪凝心中并无丝毫轻松。
“经此一事,可见南望帝都之路,从不平坦。”朱宸瑄在书房中,对苏雪凝叹道,“日后我北疆每行一步,都需思虑周全,既要利于北疆,亦要不授人以柄。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堪比走钢丝。”
苏雪凝凝望着南方,目光深邃:“王爷,此乃常态。北疆愈强,则帝都瞩目愈甚。我们需习惯在这聚光灯下行事,既要展现实力,使朝廷不敢轻侮,又要时刻表明心迹,消除最高处的疑虑。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无声的博弈。”
南望帝都,目光复杂。那里有帝国的中心,有至高的皇权,也有无休止的猜忌与风波。北疆的强盛,注定无法完全隐匿于塞外的风沙之中。如何在这微妙而危险的平衡木上行走自如,将是朱宸瑄与他的继承者们,需要永远修习的政治功课。北辰之光,在照耀北疆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不让这光芒过于刺眼,以免灼伤那远在南方的、至高无上的眼睛。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38xs.com)明朝女官沈清漪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