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踩着半旧的高跟鞋,有些疲惫地走在城东略显凌乱的街道上。
作为一名央视军事频道的新晋实习记者,“民间奇人”这个专题是她争取到的第一个独立采编任务。
她希望能挖掘出些有趣的故事,为自己的转正增加砝码。
连日的奔波却收获寥寥,所谓的“奇人”大多只是些夸夸其谈的怪人,或者技艺平平的手工艺者。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准备结束今天的工作。
就在她拐过一个路口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极其刺鼻的气味飘了过来。
那味道很复杂,像是烧焦的橡胶混合了劣质化学试剂,还夹杂着一丝金属熔炼的腥气,闻之令人作呕。
她下意识地蹙起秀眉,掩住口鼻,寻找气味的来源。
目光很快锁定在街角一家挂着“老兵修理站”牌子的店铺。
店门紧闭,厚重的卷帘门拉得严严实实。
但那古怪的气味,正丝丝缕缕地从门缝底下、以及墙壁一些不起眼的缝隙中顽强地钻出来。
苏晚晴停下脚步,职业敏感让她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普通的修理站,怎么会有这种味道?
而且这大白天的,关门歇业?
她走近几步,注意到卷帘门上没有贴任何歇业通知,但门内似乎隐约传来一些奇怪的声响。
不是敲打金属的叮当声,也不是电钻的轰鸣,而是一种低沉的、持续的嗡鸣,间或夹杂着类似高压锅排气般的嘶嘶声,还有一种她从未听过的、细微但频率极高的震动声。
这绝不是在修理普通家电或车辆。
她想起前段时间台里前辈闲聊时提到,有些民间高手喜欢鼓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有人在自己家里搞小型火箭发动机实验。
难道……这里也藏着一位这样的“高人”?
好奇心像藤蔓一样滋生蔓延。
她左右看了看,街上行人不多。
于是她凑到卷帘门边,试图找到一个缝隙看清里面的情况。
门板拼接处有一条极细的缝隙。
她小心翼翼地俯下身,将眼睛凑了过去。
修理站内光线昏暗,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
堆满杂物的空间中央,似乎有一个用帆布遮盖着的、体积不小的东西,形状有些奇特,不像汽车也不像普通机器。
一个人影正在旁边忙碌着,背对着门口,似乎在操作着什么设备,那低沉的嗡鸣声就是从那设备传来的。
借着昏暗的光线,她看到工作台上摆放着一些她从未见过的、形状怪异的工具,还有一些烧杯、导管之类像是化学实验用的器皿。
地上散落着不少拆解下来的电子元件和金属零件,其中一些零件的工艺和材质,以她有限的军事知识来看,似乎……不太寻常。
更让她注意的是墙壁上挂着的一些手绘图纸。
虽然看不清楚细节,但那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隐约勾勒出的形态,让她心头莫名一跳。
那不像任何她已知的机械图纸。
就在这时,那个背对着她忙碌的人影似乎完成了某个步骤,直起身,随手拿起放在旁边的一个水杯喝水。
侧脸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和明亮,年龄看起来不大。
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转过头,视线锐利地扫向门口。
苏晚晴吓了一跳,赶紧直起身,心脏怦怦直跳,有种做贼被抓包的感觉。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决定正面接触。
她抬手,用力敲了敲卷帘门。
“咚咚咚!”
敲门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门内的嗡鸣声和嘶嘶声戛然而止。
短暂的沉默后,里面传来一个年轻但带着明显警惕的声音:“谁?干什么?”
“你好,我是央视军事频道的记者苏晚晴。”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专业而友好,“我们正在做一个‘民间奇人’的专题,看到您的修理站,想采访一下您,可以吗?”
里面又沉默了几秒,然后那个声音带着不容商量的拒绝口气传来:“不方便!没什么好采访的,请回吧!”
“先生,我们只是简单聊聊,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苏晚晴试图争取。
“我说了不方便!”里面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正在忙,商业机密!听不懂吗?请你离开!”
话音落下,里面再次响起了那低沉的嗡鸣声,比之前似乎更响了一些,仿佛在驱逐她一般。
苏晚晴碰了一鼻子灰,有些气恼地跺了跺脚。
这家伙,态度也太恶劣了!
越是这样拒绝,越是激起了她的好胜心。
这里面肯定有鬼!
她不死心地又敲了几下门,但里面除了那持续的嗡鸣声,再无任何回应。
显然,对方是铁了心不理会她。
苏晚晴无奈,只能暂时退开。
但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街对面找了一家小茶馆,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最便宜的绿茶,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扇紧闭的卷帘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