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胡八一也走了过来,看到拓片,眼睛一亮:“这拓片我看着眼熟,像是《汉司徒袁安碑》的残片,虽然缺了右下角,但字口清晰,是好东西!你小子现在眼力可以啊,比上次强多了。”
陈默心里更踏实了,把拓片小心地卷起来:“都是您和金叔教得好,还有书本上的知识,不然我也认不出来。”
“不是教得好,是你肯学肯琢磨。”胡八一拍了拍他的肩膀,“古玩行里,眼力是练出来的,心稳是熬出来的。你现在既练出了眼力,又沉住了心,以后肯定能捡到更多好东西。”
回去的公交车上,陈默把拓片放在膝盖上,指尖轻轻拂过泛黄的纸页,心里满是感慨。一个月前,他还因为冲动买了假瓷碗,懊恼得一夜没睡;现在,他能凭借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认出真正的老物件,还能以低价捡漏。这不仅仅是眼力的进步,更是心态的成长——不再急于求成,不再被“捡漏”的执念冲昏头,而是学会了“多看、多辨、多等”。
回到家,陈默把拓片铺在八仙桌上,用镇纸压好,又找出爷爷留下的《金石录》,一页页对照。果然,拓片上的篆字和《金石录》里记载的《汉司徒袁安碑》字体一致,虽然残缺,却能补全书中的几个模糊字。奶奶走过来,看着拓片,笑着说:“默默,你现在越来越像你爷爷了,看这些老东西的时候,眼睛都在发光。”
陈默抬起头,对着奶奶笑了笑,又低下头研究拓片。灯光下,拓片上的篆字仿佛活了过来,诉说着百年的岁月。他摸了摸兜里的放大镜,又看了看桌上的《金石录》,心里忽然明白:潘家园的“漏”,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给有准备、有眼力、有心的人。而他,正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朝着“辨真识假”的目标靠近,也一步步守住了爷爷教他的初心。
接下来的几天,陈默把拓片的每一个字都临摹下来,对照书本做了详细的笔记,还在残缺的地方标注了可能的字。金牙看到他的笔记,忍不住称赞:“你这劲头,以后肯定能成行家。”陈默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古玩行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学,更多的物件要辨,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耐心和底气,去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
喜欢四合院:京门地下世界请大家收藏:(m.38xs.com)四合院:京门地下世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