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苏黎世机场的免税店亮得像白昼,齐雨儿在口红柜台前站了很久。迪奥 999 的正红色在灯光下泛着光泽,标价 38 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比丁市专柜便宜五十块。她捏着钱包里仅剩的几张欧元纸币,狠了狠心买了下来。
“就要这两支吧。” 声音在琳琅满目的奢侈品货架间显得有些轻。旁边的橱窗里摆着 LV 的行李箱,价格标签长得像一串密码,齐雨儿匆匆瞥了一眼就移开视线 。她宽慰自己,“其实我不喜欢这种花色”。
汪凯在收银台付款时,齐雨儿把口红塞进随身包的内袋,她很害怕她的粗心大意把两只宝贝似的口红弄丢了。
登机口的广播响起时,齐雨儿打了个哈欠。连续 9 天的早起让她眼下泛着青黑,旅行箱的滚轮在机场大厅发出单调的声响,像在倒数回家的距离。汪凯牵着她的手往前走,步伐比来时快了些,他背包侧袋露出半截导游手册,边角已经被翻得卷了毛。
飞机起飞时,齐雨儿望着窗外渐渐缩小的苏黎世湖,没了来时的兴奋。那些曾让她惊叹的雪山和教堂,此刻在记忆里变得模糊,反倒是汪凯在巴黎街头为她买冰淇淋时,笨拙地用英文说 “two” 的样子,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事。
长途飞行的后半程,齐雨儿睡得很沉。醒来时发现自己靠在汪凯的肩膀上,他的胳膊被压得发麻,却没舍得动。机窗外是连绵的云层,广播里传来空姐温柔的中文播报:“飞机即将进入中国领空。” 齐雨儿忽然红了眼眶,原来 “回家” 两个字,比任何异国风景都让人安心。
在北京转机时,两人在机场吃了碗牛肉面。辣椒油的香气钻进鼻腔,齐雨儿吸着面条,眼泪差点掉进汤里 —— 这味道比法国餐厅的蜗牛和意大利的墨鱼面,更能熨帖她的胃。汪凯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她:“慢点吃,到家还有爸妈他们做的红烧肉呢。”
坐上回丁市的列车,齐雨儿靠在窗边看风景。华北平原的麦田在夕阳下泛着金浪,比瑞士的草甸少了些精致,却多了份踏实的亲切。她掏出那两支口红,在阳光下转着玩,忽然觉得这 38 欧元花得值 —— 不是因为牌子,是因为这是她在异国他乡,用自己能负担的方式,给自己的纪念。
推开家门的瞬间,齐雨儿满身倦怠感袭来。汪凯妈妈提前做好了几个菜放在他们的餐桌上,用保鲜膜盖着。齐雨儿让汪凯帮忙把可口的饭菜放进微波炉加热,而她则打开行李箱把这些天换下来的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去。
中国人的中国胃还真不是说着玩儿的,两人狼吞虎咽的解决掉了桌上汪凯妈妈做的家常菜,觉得那些天在国外吃的西餐,都像是隔着层玻璃。
饭后坐在自家沙发上,齐雨儿脱了鞋把脚翘到茶几上,这才发现旅行箱的轮子坏了一个。汪凯也看到了,蹲在地上试图修一修,是塑料配件断裂了,修不好了。”
齐雨儿把头仰在沙发靠背上,深吸了一口家里的空气,带着熟悉的烟火气。她在想蜜月旅行的意义,或许不是看了多少艺术珍品,不是打卡多少网红景点,而是和相爱的另一半一起携手走在异国他乡,感受旅行的磕磕绊绊。
终于啊,明天不用早起赶行程,齐雨儿都有点舍不得这个回家后舒适的夜晚,不用再对着外文菜单发愁,只用睡到自然醒。这样的日子,或许不够浪漫,却足够温暖,不耀眼,却舒服得刚刚好。
02
行李箱还摊在地中央,齐雨儿在收拾着家里的杂物,汪凯拖着地忽然问到:“你要回家一趟吗?”声音轻轻的,像怕惊扰了什么。齐雨儿背对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道:“回去看看?”也是带有一点疑问的语气,看向汪凯。
汪凯也是清楚的,这一趟陪着齐雨儿回家,肯定会吃瘪,他只能是忍着让着,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已经结婚了,碍于礼数,怎么都得回去一趟,躲是躲不掉的。
第二天去超市买礼品时,齐雨儿在烟酒柜台前站了很久。“买其他东西他也不会在意,买酒就好了。”
车子驶离丁市市区时,齐雨儿盯着窗外发呆。汪凯放了首她喜欢的老歌,旋律漫出来,把车厢里的沉默泡得软软的。路过加油站时,他下去买了包话梅:“晕车,吃点这个吧。” 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熟悉的酸甜味,小时候也没什么零食,偶尔串门的时候别家的大人会塞给她两颗话梅糖。
老家的院门虚掩着,齐雨儿和汪凯大包小包拎着礼物走进有些拥挤的小屋子里,父亲手里捏着个搪瓷缸,正在看着电视吃午饭,看见她进来,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汪凯把礼品往桌上放时,看到零散着食物包装袋,吃完的鸡骨头堆在桌角,汪凯找了塑料袋和些卫生纸帮忙把桌子清理干净。
齐雨儿爸爸招呼汪凯坐下,让齐雨儿去干活。齐雨儿打开冰箱看着冰箱里还有发霉的食物,心情很复杂。上次回家遇到的那位姨,大概是又分手了吧,上次回来家里可没这么脏乱。好在齐雨儿早有准备,回来时候提前买了些卤味熟食,她洗了几个盘子,买来的熟食凉菜倒进盘子里,坐在桌上准备和父亲共进午餐。汪凯忽然举杯:“爸,谢谢您把雨儿养这么大。” 父亲的手顿了顿,酒盅碰到桌面,发出轻响,眼里却有光在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